【新冠肺炎】請張宇人議員慎事自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近日的確診數字漸見回穩,但為降低第三波疫情爆發的機會,特區政府周二(21日)決定將高危場所的停業令和限聚令,延長14天至5月7日。這些措施有助鞏固本港的防疫成果,惟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兼行會成員張宇人卻跟政府大唱反調,質疑政策的必要性,可見此君仍未擺脫狹隘思維。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在行政會議前公布,將原定於周四(23日)屆滿的限聚令和高危場所停業令延長兩周,意即由本周五起至5月7日,公眾地方將維持最多四人的聚集上限、食肆餐桌每桌限坐4人和須保持1.5米距離或另設隔板,以及繼續關閉酒吧、美容院等11類高危場所。

儘管本港第二波疫情漸見回穩,而3月20日更錄得「零確診」,但由於外圍疫情仍然嚴重,本港再受病毒倒灌的風險仍未減退,另加周二本港亦有輸入個案,防疫措施自然不容掉以輕心,故延長禁令實有其合理之處。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28天內無新增本地感染個案是「解禁」的理想時間。

張宇人:危言聳聽

然而對於港府延長禁令,張宇人不但未見認同,反而更對政府做法大感失望,強調防疫措施須平衡經濟考慮,建議港府可允許半數娛樂場所重新營運。張宇人作為業界代表,關注業界利益,也許是自然之事,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他竟批評,「所謂專家,認為要零個案、廿多天,才可放鬆,我認為有點沒有科學根據,有點危言聳聽。」他反指當局可按每天的疫情發展,逐步放寬禁令,不用刻板地以兩周作為標準。

我們不禁要問張宇人,他有何條件自認為比起專家顧問沒有科學根據?他做了什麼研究,認為自己更清楚疫情爆發的危機?儘管本港第二輪疫情看似踏入尾聲,但患者經驗可見,病毒不但可潛伏在體內多於14天,病癒後亦有人在病毒檢查中重現陽性,可見防疫工作難以止於確診個案歸零之時。再者,從過去多月民眾謹慎的防疫態度可見,即使政府已經放寬禁令,民眾亦不會輕易鬆懈,回到日常的消費模式。反而,若疫情因貿然解放禁令而捲土重來,第三波防疫工程定會難上加難,間接使急於重新營業的場所雪上加霜。

張宇人:政府是否懂經濟?

張宇人念茲在茲的是「經濟」,甚至誇誇其談說,「香港官員中有沒有人識經濟?甚至「經濟」是否在他們字典之中?」防疫措施當然影響經濟,也如張宇人所形容,很多食肆員工「手停口停」,但他果若如此關心僱員利益,他應該促請政府向市民提供失業救濟、無薪假援助等,而非只關心做生意。經濟不只是營業額或GDP,更關乎市民的民生,相信自詡深諳經濟的張宇人也會認同。

張宇人作為飲食界的立法會議員,當然會顧及業界利益,尤其9月選舉臨近。但他同時更是行政會議成員,其言論必須平衡兩者的身分。可是,本港陷入疫情後,張宇人不但沒有從防疫大局的意識出發,或以行會成員的身份協助港府解釋政策,反而更在大敵當前唱反調,只懂顧及行業利益。誠然,作為本港政界要員,他當然不用事事贊同政府,亦可提出政策可改良之處,但以反科學的言論來包裝既得利益,實在教人側目。這樣的議員,是否還適合留在行政會議?特首林鄭月娥應有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