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潮增長先急後緩 瑞典「佛系抗疫」成異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英國首相約翰遜上月底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自我隔離十日仍未退燒,周日(5日)被送院治療,延至周一(6日)病情惡化被送入深切治療部。約翰遜於英國疫潮爆發之初因採取「佛系抗疫」奇招而震驚天下。其衞生顧問稱可讓全國六成人染疫自行產生抗體,以救援非年輕力壯之患者以達至「群體免疫」。其後倫敦帝國學院推測此會引致數以25萬國民染疫死亡,惹來各界嘩然。約翰遜政府亦不得不改轅易轍,採取「德拉古式」嚴厲手段禁足、停市、鎖國,約翰遜自己卻經已染疫,可謂諷刺。然而離英國不遠之瑞典,卻仍然大安旨意,繼續「佛系抗疫」,箇中原因為何?

直至最近為止,瑞典依然為歐洲少數幾乎沒採取任何社交距離政策之國家,市面一切如常、學童繼續上課、體育活動如常,國民大多繼續日常生活。此一「瑞典實驗」之幕後推手,為瑞典公共衞生局的首席傳染病學家特格內爾(Anders Tegnell)。其稱此疫症不會消失而會一直重臨,因此要採取比封城更能長期維持之措施,並指禁足令實施過久,國民遲早都會外出。瑞典政府因而拒絕關閉酒吧、餐廳等易發生集體感染之場所,僅禁止開放吧枱區,建議僱員在家工作及減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出現新冠病毒症狀者僅需等兩天便能恢復上班或上課,邊境依然維持開放。

諾貝爾獎之發源地、卡羅琳醫學院之所在地,竟然對席捲全球之疫潮採取無為而治之態度,背後邏輯一直令不少人費解。上月底瑞典染疫患者死亡率增幅突然飆升,遠超鄰近北歐國家,亦令斯德哥爾摩之「佛系抗疫」政策於國內外皆面臨更大壓力。瑞典死亡人數於周日(4日)更急升12%至373人,平均每100萬人便有36人死亡,比實施禁足令之丹麥及挪威之29人及九人都要高。對此2,000名科學家及教授包括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赫爾丁(Carl-Henrik Heldin)聯署要求政府採取更強硬抗疫措施。全球公共衞生專家漢森(Claudia Hanson)解釋政府科學家慣於以科學實證作決定,然而在此史無前例之大瘟疫下要等證據才行動已經太遲。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人們仍在維持相對正常的生活模式。(路透社)

不排除封首都

面對日益嚴峻之疫情,瑞典政府亦不得不收緊措施,於周日起禁止聚眾人數由原先500人減至50人,卻仍然保持16歲以下學生繼續上課。首相勒文(Stefan Lofven)亦不得不改口風稱若爆發轉趨嚴峻,不排除考慮斯德哥爾摩封城。然而勒文依然堅持其不可能立法管制一切行為,仍須由個人肩負起責任。瑞典政府強調抗疫戰中之個人責任無可厚非,畢竟要打贏此場抗疫勝仗單靠國家權力之臂延伸至每名國人之行為不能成功,每個人之責任及自律同等重要,而且國家由上而下之強硬措施亦有違瑞典重視個人自由之傳統。以瑞典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生活水平較富裕,訴諸高度透明之疫情資訊、讓國民按政府建議自我制約之想法亦可以理解。

然而同樣是高舉個人自由精神之鄰國丹麥、挪威,卻採取截然不同之政策,先於上月底關閉中小學及幼稚園,丹麥更以禁止十人以上之集會。丹麥更採取嚴厲之懲罰措施,以巨額罰款甚至監禁以阻嚇違反禁令之國民。丹麥衞生部長修尼克(Magnus Heunicke)便稱:「我們沒有證據顯示我們做的一切都有效,但我們寧願今日做得太多,好過三星期後再後悔做得太少。」丹麥在嚴厲禁足措施下初見成效,新增確診數字逐步下降,首相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日前更宣布復活節後可逐步復課。不過有趣的是,「佛系抗疫」之瑞典之確診及死亡人數亦同時出現緩和迹象。

瑞典與丹麥兩個抗疫措施迥異之北歐國家,近幾日同樣出現疫潮減退之迹象,究竟僅為暫時抑或長期現象仍須觀察,然而當中多少是因國民個人自律、多少是因政府強制措施,而歐洲各國之疫情稍有暫緩、兩國對疑似患者之檢測數量、醫療資源及裝備等,皆為影響疫情數字之未知因素,現階段根本難以斷定瑞典、丹麥兩國之抗疫政策何者為優。或許憑着政府龐大福利制度及優良醫療體系為後盾,國民較高之教育程度及優厚之生活條件作底子,瑞典最終能成為「佛系抗疫」之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