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增個案創新高 疫情大爆發堪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隨着海外人士陸續回港,本港確診個案直線上升,政府顧問暨港大專家梁卓偉形容當前是香港最高風險的時候,「好有可能即將發生大型本地爆發」,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預計香港最少增加200宗確診。

周三至周五(3月18至20日)分別新增25宗、16宗及48宗個案,多人在潛伏期間有外遊記錄,證明疫症已由境外回流香港。梁卓偉周五解釋,本港的輸入個案分三階段,初段大部分來自內地,後來為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目前則來自歐美國家。由於個案數字急增,他認為現時是香港出現疫症以來,最高風險的時候。

抵港者成千上萬

為防輸入個案引發社區感染,政府自周四凌晨起強制抵港者隔離14日。然而,抵港人數仍然龐大。按入境處數字,周四乘飛機抵港人數為6,771人,當中6,138名為香港居民,37名內地人及596名其他訪客。由於檢疫中心位置有限,因此大部分人只能實施家居隔離。但家居隔離卻有兩大隱憂,一則與家人同一屋簷下,或許造成傳染;二則當局周四派出的檢疫監測手帶只三分一及時啟動,科技配套明顯未到位。即使機場附近的臨時檢測中心周五啟用,但新冠肺炎之潛伏期長,漏網之魚可能不計其數。

檢疫措施並非密不透風,餘下只靠社會自律。過去近兩個月香港上下積極防疫,有效控制確診數字。在廣獲參考的《金融時報》增長曲線中,香港為表現最佳者。然而梁卓偉指出,自本月第二周起,疫症即時繁殖率超過1,此為「風險轉折」及「危險警號」,並警告市民一旦鬆懈,過去兩個月的努力成果都會白廢。

回看近期確診個案,不少與酒吧、健身室等消遣活動相關,反映部分市民已經鬆懈。加上康文署設施部分恢復,公共圖書館等甚至一度見人潮,更令人憂心隨社交活動頻繁,疫症可以迅速擴散。社會各界應該盡可能減少社交活動,包括企業應盡社會責任,盡可能安排在家工作,市民應該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早前中央圖書館重開,門外排滿長長人龍等候派籌。(資料圖片/袁澍攝)

毋庸置疑,長期缺乏社交活動可影響心理健康。但在21世紀之今天,安在家中亦可與朋友聯繫,並不必然代表要「自閉」。正如近日網上廣傳的短片可見,意大利民眾也用各種安全的方法互相打氣。香港人或許向來內儉,不會如此與鄰里互動,但人際疏遠下之心理健康的確值得關注。故此除了謹慎衛生及減少活動,如何合宜地關心身邊親友,尤其是較為高危之長者,也是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