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阻截疫情爆發 社會不無責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各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急升,各地政府逼不得已採取圍堵封關政策,比如美國禁止歐洲國家旅客入境美國,歐盟亦於周一(16日)宣布旅客禁入神根地區30日。然而,政府措施作用有限,社會自律始終重要。香港近日多宗新增確診個案與港人外遊有關,正好說明了市民對社會防疫責無旁貸。

疫情呈現海外爆發趨勢,正如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出,意大利封關太遲,美加的防疫工作不積極,而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則無能力做抽查等政府相信病毒已經走進社區內。香港近日多宗輸入個案確診,香港面對來自境外輸入個案的第二波爆發危機。政府於17日(周二)宣布於當日內向所有國家地區(內地、澳門、台灣出外)發放紅色外遊警告,並宣布19日起,紅色外遊警告地區抵港全部需強制隔離14日,策略值得肯定。

+1

社會自律與政府強制

在政府加強措施前,我們已呼籲公眾減少外遊。畢竟政府再強硬的公共衛生措施,也不能規管到個體的方方面面,而且措施往往是延時回應,最有效減少風險的始終要靠民眾自覺。比如此次政府雖擴大抵港人士強制檢疫的範圍,但如若民眾並不願意主動減少外出,那麼即使隔離檢測,也仍會有更多人確診,甚至回港後帶來社區傳播的風險。市民的自覺會減輕社會防疫、醫療壓力,這也是市民應擔負的社會責任。

反過來看,在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手段防疫之前,若然公眾欠缺自我約束意識,疫情亦容易大爆發。比如部分歐洲國家的民眾抗拒戴上口罩,不減少出門,甚至在政府宣布停課的情況下,將此視為放假出門狂歡,最終助長了疫情的擴散,迫使政府如今不得不打斷社會正常運作,採取強制措施。

除了減少外遊方面市民要自覺,市民在香港的日常生活也要謹慎。近期隨著香港和內地本土個案增長的緩和,不少市民對香港和內地的防疫意識有所減弱,容易造成疏忽而樂極生悲。比如不少報導指出,郊遊熱點的西貢人滿之患,不少食肆大排長龍。旺角亦有小食店負責人指,雖受疫情影響生意減三成,但本周人流開始回復。

不管是外遊日本、歐美又或只是在周末去西貢、郊外,都是市民調節生活的一種方法。然而疫情當前,市民實應慎重考慮外遊和本地景點聚集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