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丁Rap出心聲 家長只關心功課嗎?
停課不停學,不少學生也不空閒。早前一名13歲的中二男生Youtuber「雞丁」在網上走紅,憑小朋友聲線Rap出多首趣怪音樂,遭人笑指詞不對音、節拍古怪,但一曲《生活》卻為一眾學生唱出苦樂。雞丁不止「行入百佳突然見到陳法拉」,談及中學生的忙碌生活時,更引起不青少年共鳴。
《生活》歌詞講到雞丁放學趕去游水,結果因游慢兩秒便被嘲笑,更被教練叫上水做掌上壓。努力一天回家之後,雞丁亦不獲家長讚賞,只被問及功課、練琴、文言文。縱然雞丁喜歡游水,亦對這種生活感到煩厭,返房只想打電腦,周一上課已想到周末放假。
中二男生Rap出生活
時間用盡 讚賞欠奉
如此生活,雞丁並不孤單。學生自由時間不足,與家人溝通的話題侷限於學業,可謂是當下青少年的生活寫照。近年學生的學習壓力有增無減。根據立法會資料,目前中小學生平均每日上課7小時;中一至中三學生每日平均需要1.9小時完成功課;補習每周約花5小時,亦未計算學生個別溫習的時間。由此粗略計算,單是學習中小學生每日已花逾半天,自由時間被緊緊壓縮。
不過本港教育競爭激烈,學生在家長眼中「沒有最勤力,只有更勤力」,面對家人的期望甚或迫逼,本來與家人相處的紓壓時間卻變成壓力來源。家長往往擔心子女學業成績無法跟上,又擔心子女課外活動表現不及同儕,學業、功課因此成為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但家長與子女溝通,不是願意開口便有效,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指出,若子女回家後家長僅問「做好功課未」、「今天有沒有被罰」等問題,子女只會從中感到負擔,覺得是肩負任務被迫向父母交代。父母與子女溝通,可以嘗試先肯定子女努力,或主動與子女分享自己生活,避免一開口便是學業功課,徒添子女壓力。
競爭激烈 家長無奈
歸根究柢,學生時間安排忙碌,可謂是本港競爭激烈所致。香港教育不僅大學學位爭崩頭,學生中學要入讀名校、小學要擠上band 1,近年連幼兒亦要參加課前班,以望入讀名牌幼稚園。學童由出世開始一直面對競爭,家長為子女心急,便一直為子女報讀不同興趣班、培訓班,子女不僅要學業成績出眾,課外更要有過人專長。為子女培養興趣,子女若樂而為之固然是一件美事。但若連課外活動都催迫過急,像雞丁一樣喜歡游水卻對機械式運動生厭時,可謂得不償失。
除非入讀外國大學,或者移居海外,否則在傳統觀念上,考試入大學可謂是本港學生的唯一出路。不過考試有人歡喜有人愁,當公開考試成為判別學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學生家長面對全港競爭自然感到壓力。故此要減少學生學習壓力,首先應從減少競爭,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開始,還給學生選擇人生道路的權力。
縱然部分學生的學術表現未如理想,教育局亦可為學生提供學術教育以外的技能培訓,例如提高應用學習的地位、重設職專高中,或設立更多以實用技能為骨幹的職專學位,讓學術能力稍弱的學生最後也可以找到一份體面工作。將學生出路限制於公開考試一途,學生之間的競爭愈趨激烈,要擺脫學生競爭、家長催迫的惡性循環,政府應認真為青年籌劃未來,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停止當下家長學生鬥個你死我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