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給香港的一個啟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周二(26日)結束在日本訪問後,在返回羅馬的機上首度公開談及香港近來的示威活動。期間德國媒體天主教資訊中心(Centrum Informationis Catholicum)記者問及教宗如何看香港的示威問題,教宗指香港的問題並非這是單純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全球整體的一個普遍問題,他認為最終只有對話才能帶來和平。教宗的這番話不但反映了他智慧和人文的一面,更對香港人深具啟發性。香港人在理解當下香港的問題時,不應只著眼於一些口號式的目標,更應探討社會各種不公背後的癥結,否則可能只是藥石亂投,浪費社會活動的精力。

教宗方濟各在返回羅馬途中舉行機上記者會。(路透社)

教宗其實並沒有直接答到他對香港示威的看法,而是將香港問題放全球環境作比較。他提到「並非只有香港才是這樣」,而提到了智利、法國、尼加拉瓜、甚至拉丁美洲國家和一些歐洲國家也有同類的問題。尤其是提及法國的時候,教宗反覆說了兩次指「法國、民主的法國(也有)一年的黃背心運動」,其意味更是深長。教宗指出這些問題是「普世的」(general),也暗示了並非單純是否有民主的問題。

教宗說出此番語重深長的說話,可能與他個人的經歷有關。教宗出身於南美阿根廷,在成為教宗前一直都在該國任聖職。阿根廷自19世紀初獨立後漸漸民主化,一度成為國際強國,但受到全球問題如一次大戰和經濟大蕭條波及而陷入嚴重衰退。二戰後,阿根廷一度由軍事政權獨裁掌握,至80年代後回復民主化進程。但自此政府在貝隆主義與新自由主義之間鐘擺,雖然民主制度產生了所謂的政黨輪替,卻無法解決阿根廷的經濟問題。阿根廷經歷過通漲失控,2001年國家更一度主權違約而「破產」,更遑論基層是否能得到保障。事實上,在教宗熟悉的南美洲,很多國家長期都在民主制度下一步不前,社會問題也無法改善。

我們不妨細心咀嚼一下教宗的意見,反思一下香港的問題。香港的修例風波最初單純只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但在途中漸漸演變成所謂爭取民主的運動。我們一向支持爭取民主,不過我們也知道「形式民主」並非解決問題的萬靈丹。教宗特別強調的法國例子,正好說明了即使一個西方民主國家,社會同樣也可以充滿不公,基層的不滿未必能通過投票、政黨輪替等現代民主制度常態所解決。當然,這也不是說民主本身有問題,但我們亦應明白假如無法正確辨識到問題所在,以及如何解決問題,那再多的民主也於事無補。

無論是今次區選得到海嘯式勝利的非建制派,慘敗的建制派政黨,或是所有的香港人也好,都應該在一邊叫喊着爭取民主的同時,深切思考社會正義如何伸張的問題。民主不是只是喊喊口號的門面政治,而是必須實際地發揮力量改善民生、社會不公義。對於政黨而言,必須注意的是不能永遠無止境地消費社會仇恨、壓力產生民情亢奮為選舉工程鋪路,民生問題才是「保住選票」最關鍵的因素。對於市民而言,在亢奮過後,也必須向所選出的民意代表問責,監察他們到底是否真的能做實事回報選票,而非只是只會高喊口號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