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初選】億萬富豪彭博參戰 身家是優勢抑或負累?
美國總統初選的「跑馬仔」總是精彩連連。距離大選日尚有不及一年的時間,一直盛傳有意參選的全球著名金融數據及新聞彭博社創辦人、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正式加入戰團。其最為人矚目者,是參選首天已自掏腰包,大灑3,400萬美元賣競選廣告。繼特朗普四年前成功入主白宮後,美國富豪親身落場從政之風愈來愈盛。今屆民主黨便有對沖基金經紀施泰爾(Tom Steyer)落場參選,前星巴克董事長舒爾茲(Howard Schultz)亦一度聲稱有意角逐。一時間美國「金權政治」的指控,由幕後搬到台前。
美國「金權政治」之弊病早不是新鮮事。自上世紀90年代,金錢在大型選舉之作用愈來愈大。面對愈來愈繁重的全國競選工作,愈來愈高昂的競選開支,候選人紛紛倚靠國內的富豪及財團募捐,簡稱PAC的「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由此應運而生,以一個非牟利組織名義為候選人進行募捐,當中金錢來往往達至數以億計,卻又缺少監管。如此,財力於選舉的角色愈加吃重,而候選人在得到金主支持後,立場及政策自然會向此批既得利益集團傾斜,形成了恩庇者—侍從者關係(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滋生美國政壇中的隱性腐敗。
不需捐款的總統參選人
上屆民主黨總統初選,左翼進步派代表桑德斯(Bernie Sanders)挑戰由一眾財團及黨團建制支持的希拉里時,便以反對「金權政治」,改革競選財政,並親自以小額捐款募得1.8億美元而創下紀錄,當中大部份更是以平均27美元的個人捐款,以示桑德斯得到的支持來自草根平民,而非富豪財閥。桑德斯最終以高票落敗,但其諸多改革主張卻從此深入民心。今屆的民主黨總統初選,絕大部份候選人都承諾不收取超級PAC、企業PAC、遊說團體、石油企業等財團之捐款,以示往後施政不會受幕後金主影響。
除此以外,不少桑德斯四年前的主張,如全民醫保、最低工資、大學免費、氣候政策、選舉改革等,都成為主流議題,為不少候選人採納,頓時間令民主黨全面左傾,令黨內建制的領袖前總統奧巴馬也按捺不住,罕有出聲指要「防左」。而黨內民調雖由奧巴馬前副手拜登(Joe Biden)持續領先,卻一直被捲土重來的桑德斯,以及同為左翼進步派的沃倫(Elizabeth Warren),拜登優勢亦有被收窄之趨勢,也令黨內建制及富豪恐懼不已。彭博、舒爾茲等富豪先後表露參選心跡,彭博最終更真正落場參選。
諷刺的是,彭博根本不需作出任何不收取財閥捐款承諾,皆因其本身已經是一名億萬富豪。據《福布斯》資料,彭博身家超過580億美元,於全球富豪榜排名14,美國排名第九。正式宣布參選後首日,彭博已經洋洋大灑3,400萬美元,大賣競選廣告。他又稱不會收取任何捐款,競選經費全數自付,口氣大得驚人。五個月以來的連場選舉辯論,民主黨候選人都力陳美國現時有多貧富懸殊、經濟如何不平等,富人如何避稅瞞稅、窮人生計則百上加斤,在某些地區連乾淨食水也欠奉。相較之下,此時彭博卻高姿態宣布出選,兼且揮金如土,完全當金錢如無物,形成強烈對比。
紐約市長任內政績捱批
彭博以中間溫和派自居,不僅不贊成全民醫保,稱以公帑為全民支付醫療費用將會令國家破產,更反對向富人增加任何稅項,指向富人徵稅將是「違憲」。彭博之保守反進步作風早便有跡可尋,其在競逐紐約市長時便是以共和黨人身份參選,任內曾嘗試禁售有糖份的汽水,最終政策被法院推翻。其又支持被指針對有色人種的警察「截查」(stop-and-frisk)常規政策,被指是導致黑人加納(Eric Garner)被警察截查時被扣頸窒息致死的慘案。其政策亦曾被聯邦法院指針對少數族裔而裁定違憲,但彭博堅持不認錯,至今認為政策有效打撃罪案。彭博任內亦經歷金融海嘯引發的佔領華爾街事件,其以強硬手段深夜突撃示威者佔據的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清場並拘捕記者,亦惹來極大反彈。
彭博在紐約市劣跡斑斑的政績,不僅未有使之卻步,反而大肆吹噓其市長的往績亮麗,自以為可以能夠抵擋進步主義的狂瀾。殊不知在貧富日益懸殊、制度藏污納垢、低下階層水深火熱時,人心早已思變。一名以為金錢萬能的奢華富豪,自以為貼近輿情的傳媒大亨,仍在幻想自己能指點江山,可謂離地之極致。毋怪彭博於民調持續處於2.3%的低位,連初選的首兩個州份艾奧瓦州及新罕布什爾州,彭博都要因近六成選民對其有負面形象而棄選,可見其甫參選便要打一場逆境戰。彭博的億萬身家在選舉中會否發揮關鍵作用未可知也,不過其落場為膠着的選情帶來新衝撃,對於局外人而言,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