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芬斥不值加薪 公務員無辜中箭?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周四(21日)撰文,批評政府17萬公務員沒份「止暴制亂」,不應加薪。然而,香港過去一直有既定機制處理公務員薪酬調整,社會即便對此有意見,亦應循正途辦正事,透過改動機制來向公務員「正式宣戰」。但對於公務員的真正責任,我們更須看得透徹,不能只利用凍薪建議來吸引注意力。
薪酬調整有既定程序
梁美芬意圖將公務員薪酬與示威風波掛鈎,無疑令人擔心是以公務員祭旗。的確,一眾公務員不論職級都有責任為香港謀求出路,但他們不應成為政府決策失誤的代罪羔羊。若論罪減薪,特首林鄭月娥及其問責團隊不是更應負荊請罪?甚至乎建制派議員既為政府在立法會中的盟友,他們沒有掌握及反映民意,在反修例及善後處理上不無責任。議員如今竟向廣大公務員「開戰」,連日常行政、處理文書的中低層公務員也要凍薪,這是議員的應有擔當嗎?
更何況,公務員加薪安排已有既定機制,不能夠由一兩個議員聽到幾名市民意見,就將涉及17萬人的公務員團隊凍薪。2007年,政府按照行政會議通過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機制會進行3類不同調查,包括每年1次的薪酬趨勢調查、6年1次的薪酬水平調查,以及入職薪酬調查,分別比較公務員起薪、加薪、以及整體薪酬與私人公司水平差距。議員故然能夠就機制提出意見,但一切應返回既定程序檢討。個別議員若有想法,不妨身先士卒,提出議案展開程序。
凍薪也難敵「官僚主義」
梁美芬表示,只看見三萬警員「止暴制亂」,質疑其他公務員未有盡力。其實,公務員的真正責任不在平息示威、「止暴制亂」,而是他們對於香港整體經濟及社會問題視若無睹。
公務員人工增幅穩定,基本上人工按年遞增。公務員只要無功無過、無風無浪,大可以做到退休,「鐵飯碗」的形像深入民心。這種制度令部分人培養出官僚積習,失去為民服務之心,即使社會早已批評,但似乎未能改變公務員文化。久而久之,香港的經濟結構、民生問題都已錯綜複雜,民怨終在政治爭議中一次過爆發出來。
中低層公務員或許自認為受職能所限,重視行政而非政治工作無可避免。但隨職位升遷、決策權力越來越大,將公務員「無功無過」的心態帶到社會,只會讓社會問題越積越深。甚至不少問責官員都是被視為精英的行政主任(AO)出身,但他們卻未能擺脫多年習慣,因循而不懂為社會問題尋根究柢。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整個政府團隊得過且過,難道能夠在這場動亂中推卸責任嗎?
以高薪吸引人才,立意本無出錯,正如政府文件所言,「政府的公務員薪酬政策,是提供足夠的薪酬以吸引、挽留和激勵有合適才幹的人員」。但是,當前公務員官僚主義的表現,已與「提供成效與效率兼備的服務」相差甚遠。政府以及中高層公務員都應借此反思,明白自己有份製造出今時今日的局面。議員以「沒有止制暴亂」為名提出凍薪的建議後,也應重新問自己是否真的看懂香港的管治問題,甚至反思過去香港政府的因循施政,自己有多少分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