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初選】比起彈劾特朗普 民主黨人更要願景藍圖
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第四場辯論,12名候選人雲集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威斯特維爾市(Westernville)。俄亥俄州自1964年起14場總統選舉勝出者皆先贏出了俄亥俄州,對總統大選來說甚具指標性作用,亦為大選中重要之搖擺州份。辯論前夕,形勢仍以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麻省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三強鼎立,然而三人之差距已經大有收窄,沃倫在民調上漸取代拜登。加上不少參選人在上回辯論後棄選,亦令台上的12人逐步向觀眾表現其個性,對尚有四個月便開鑼之艾奥瓦州首場初選,形勢似乎逐見明朗。
拜登通烏備受拖累 沃倫領先頓遭圍攻
本來此場總統初選,以拜登憑藉其知名度及民主黨選民對奧巴馬八年執政之好感,一直在民調中遙遙領先一眾候選人,然而在特朗普「通烏門」爆出後,雖然引來民主黨控制之眾議院啟動彈劾調查,但事件中之主角之一拜登父子亦遭受牽連,令致民望受挫。拜登在辯論中被親民主黨之有線新聞網絡(CNN)主持質問其次子亨特(Hunter Biden)在烏克蘭之生意有否利益衝突時,只稱自己及其子都沒有做錯事,卻顧左右而言他胡混過去,未有正面回答問題,需要同場黨友新澤西州參議員布克(Cory Booker)發聲辯護,指就未有足夠證據之指控質問黨友,正墮進特朗普的圈套。
而本來在選舉民調中並駕齊驅的兩名進步派候選人沃倫及桑德斯則有此消彼長之勢。沃倫支持度節節上升,開始跟拜登叮噹馬頭,甚至在不少民調中超越拜登,令之霎時間成為頂頭大熱,也招致不少對手的圍攻。以溫和派自居之拜登以及明尼蘇達州參議員克羅布徹(Amy Klobuchar)稱沃倫針對富人之政策不現實;德州眾議員歐洛克(Beto O'Rourke)稱其對富人過於苛刻,分化國內不同階級互相敵視;南灣市長布塔加智(Pete Buttigieg)則質問沃倫的「全民醫保」計劃錢從何來,攻撃沃倫不肯正面回應為應付「全民醫保」之開支,會否向中產家庭徵稅,只稱中產家庭之財政負擔將會減少。
桑德斯健康成隱憂 進步派議題進主流
事實上醫保問題依然是民主黨總初選辯論之中心議題,亦是將芸芸眾多候選人當中分為進步及溫和兩派。身為推動「全民醫保」數十年的桑德斯,便大方承認會向中產家庭徵稅。但在扣除私人保險公司的保費、掛號費、自付額等諸多病人要自掏腰包的雜費後,中產及貧困家庭的醫療財政負擔將會大大減低。儘管眾多溫和派候選人稱「全民醫保」會剝奪病人的選擇權,然而桑德斯早已大加駁斥,指擁有政府提供的醫保計劃,病人可自由選擇任何醫生,亦不會承受公司倒閉或被辭退後喪失醫保之風險。就取締擁有極大權力,年賺數以億計的保險公司及製藥公司,診費及藥費將可大大減低,改變現時每年數萬美國人因承擔不了醫療費用而病死之問題。
桑德斯多年來不斷力斥美國醫保制度之畸形、社會不公之劣況、貧富差距之嚴重,經過上屆黨內初選大放異彩後,四年過後竟而成為黨內辯論,甚至全國關注之中心議題。連形象親商溫和的CNN主持人在辯論中都用桑德斯口吻,稱「收入不平等正以警號式的程度增長」時,桑德斯也不禁會心微笑。就連近月方宣佈參選,首度於辯論中亮相的對沖基金經理兼富商史迪爾(Tom Steyer)都贊同桑德斯,稱要引入富人稅,四年前仍是邊緣的進步派主張如今已是主流。
桑德斯曾被視為激進、離地、空想的主張,今天能登堂入室成為全國關注的中心議題,桑德斯數十年以來鍥而不捨的努力實在功不可沒。然而桑德斯之最大敵人,始終是年齡及健康問題。其於辯論前夕便因心臟病發入院,縱使絲毫未有影響其辯論表現,但也引來主持質問其將近八十高齡,能否勝任總統之職。其健康問題亦令其支持度有所下滑,逐漸被沃倫所拋離,雖然有紐約參議員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日前宣佈支持桑德斯參選總統,為其士氣打入強心針,但此民主黨新生代新星能否為桑德斯在劣勢反彈仍未知曉。
辯論場九子爭曝光 楊安澤素人顯特色
除此三名耆英帶領的三頭馬車外,其餘九名候選人在其餘對手陸續棄選後,都有更多機會表現自己。布克、前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卡斯特羅(Julián Castro)再次提及其出身寒微之成長背景;克羅布徹再度提及其酗酒的父親,以及工會家庭之出身;前駐中東美軍的夏威夷參議員加伯德(Tulsi Gabbard)繼續就其熟悉之中東外交政策發表意見;布塔加智在醫保政策則採取溫和立場,屢向沃倫挑機,批評對方醫保方案不切實際;首度登場的史迪爾亦為觀眾留下了初步印象;加州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質問沃倫應否禁特朗普的Twitter帳號不得要領令人最為尷尬。
芸芸眾多之中,台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最為破格。其以素人姿態參選,言行跟主張皆與同台其他從政多年之政客與別不同,亦正因如此,楊安澤一直在網絡上甚具人氣,卻始終突破不了網絡進入主流媒體。不過其在此次辯適中,以在外國推行的失敗例子為由反對富人稅,反建議向科企公司開徵銷售增值税,並以此稅收為作為「自由股息」(freedom dividend),建立一個每月1,000美元的全民基本收入,稱與其由政府由上而下的分配職位、資源、福利,沒有甚麼比直接放錢入人民的口袋好。此類嶄新主張均未被認真為主流社會所研究及討論,然而隨楊安澤在此次辯論中發言增多,亦令其破格形象及政綱,更為觀眾所認識。
深層次結構存問題 單靠選舉何以解決
除了互相交鋒之外,一眾候選人亦把特朗普批評得體無完膚。沃倫批評特朗普向獨裁者巴結奉承、屢未經與下屬商議而作衝動的外交決定;桑德斯稱沒有人會相信說謊成癖的特朗普,只其削弱美國進行外交政策之能力;布塔加智則斥特朗普在香港示威等議題上退卻是背叛了美國價值;布克稱特朗普將美國的道德領袖角色丟進了垃圾桶內的火;拜登稱特朗普為不穩定、瘋狂,對外交政策一無所知。當今世上最有權力的世界領袖,被政敵斥為無能、衝動、瘋狂、說謊成性、腐敗、叛國、妨礙司法公正,但他們對民主選舉之信念未因黨爭而崩潰,機制不因政治攻訐或彈劾總統而崩喪,亦可謂折射出其體制成熟之一面。
然而正如沃倫及布塔加智所言,千萬不能以為換走特朗普,美國便會「回復正常」。桑德斯亦重申不能忘卻8,700萬美國人不足保或不受保、一半美國人的工資僅僅足以生計,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滅絕危機。美國社會今天之問題與危機,在於其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並非一個總統之去留,一兩場選舉能夠解決得到,因此沃倫提出了「大型的結構性變革」、桑德斯更提出一場「政治革命」,在此公平之競技場上互相就政策激辯,讓選民權衡抉擇。從拜登的溫和路線到沃倫、桑德斯的大變革,甚至是楊安澤的破格主張,皆可在選舉中覓得一席之地。在激昂演說及交鋒之中,眾候選人談及的理想社會、改革藍圖,儘管大多最終不會一一實現,然而為選民燃起了希望的慰藉,甚至公開羞辱堂堂國家領導人為選民提供憤怒的宣洩,此則是民主選舉中必然會出現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