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暴大」師生互相致歉
大學既為做學問之地,自然要接納不同聲音,並以道理互相說服。社會面對政治爭議,若能有這份耐性及理性之精神,其實也可免於無謂的內耗。
中文大學的學生周四(10月3日)發起校內遊行,聲援過去三個月被捕的同學,並要求與校長段崇智公開會面。段崇智與學生起初在行政樓外及會議廳對話,關係一度緊張,除了學生曾敲打玻璃門及呼叫,段崇智亦怒而拍案,引起學生不滿。然而,雙方沒有全面鬧翻,甚至移師至向來為中大師生交流之地的烽火台,在更開放的環境下對話。
周四對話中有兩幕,尤為值得一提。在會議廳內,段崇智批評學生雖謂對話,但不少人卻戴上口罩甚至蒙面,並非真正「面對面」。隨即,許多學生除下口罩或面罩,以示願意對話。另一幕發生在烽火台,學生發言時要求段崇智就拍案而道歉,段崇智則堅持說,其拍案乃學生拍打玻璃門在先。發言學生隨即與在場一眾學生向段崇智致歉,並換來其一句「不好意思」。
中大學生當然期望段崇智能更有胸襟和氣量,認為如此一句「不好意思」誠意不足。但讓步雖小,終為讓步,而且段崇智亦順應學生要求,譴責包括警察在內的所有暴力。可見立場迥異,也不必劍拔弩張,以拍案等方式相待。
須知道中大近來被冠以「暴大」之稱,其學生無疑予人反叛之感,甚至許多人訴諸街頭抗爭。段崇智形容政治與校園無關,不但不切實際,亦似乎忘記了大學乃理性討論包括政治在內的爭議之地,不同立場的師生嘗試尋求共識,其實值得肯定。這次對話中,「暴大」學生除下口罩,乃政府和警方一直想做但也做不到之事;校長及學生互相就其言行態度而道歉,在當下人人自以為義、永遠錯在別人的香港,更見難得。
這次反修例風波暴露出香港的政制、經濟及社會問題,全部都不易解決,但比起這些問題,更棘手的可能是爭議雙方的情緒——我們愈來愈憤怒,甚至試圖訴諸暴力。香港的困局不能一時三刻解決,但若果我們能夠重拾耐性及柔和之心,社會並非不能包容而理性地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