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一日兩流會 民建聯牽頭逃避民意?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建制派議員周四(26日)接連「出招」,在區議會會議中途集體離席,導致沙田及觀塘區議會會議因法定人數不足流會,無疑令市民失望。縱然目前社會氣氛緊張,部分議題因觸及政治對立而顯得敏感,但區議員亦應盡忠履行職責。

陳國華議員在討論擱置觀塘海濱音樂噴泉項目時突然離席。(黃桂桂攝)

建制派「說散就散」

周四的觀塘區議會上,原訂在討論觀塘海濱音樂噴泉事宜之後,將會討論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動議。民建聯區議員陳國華在討論噴泉項目時,突然大聲指罵:「坐在這裏與這些議員傾這樣的事情,簡直是浪費我的青春!」其後陳國華與其他建制派議員陸續離場。區議員如此鄙視社區事務,不論原因為何,都有違選民期望。

同日沙田區議會討論「有關香港郵政服務事宜」接近尾聲時,原訂將要討論「有關警務人員進入雅景臺事宜」,但民建聯沙田區議會副主席彭長緯就「郵政服務」提出臨時動議,建制派議員卻陸續離席,後因會議有「臨時動議」需要20人以上才能繼續,會議最終流會。

會議至中途時,會議廳只剩下民主派議員。(鄧詠中攝)

代議士職責是議政,遇事不議,面對爭議性議案只知製造流會,逃避問題,難言盡責。難道是選舉近了,所以連投票表決都躡手躡腳?周四的兩次流會均由民建聯議員帶頭,建制派集體離場造成,行為等同強行中止會議,阻止其他議員討論、投票,影響區議會正常運作。

是否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警察能否進入私人屋苑,在當前社會氛圍下,也許敏感,但確是市民關注的焦點議題。議員無論是否認同,也應切實了解所服務地區民情,並秉持「是其是、非其非」的原則,真誠在議事廳內表達立場。若反對動議,就應為其選民投下「反對」一票;若對動議有所意見,便應在會議討論,提出修訂。民建聯作為建制派最大黨,面對全港關注的議題態度曖曖昧昧,不支持不反對,難道修例風波發生至今三個多月,仍無自主想法?社會難免猜想,它為了迎合政府,未敢支持獨立調查,但為保11月區選情勢,又不願表態得失選民。然而,民建聯及其他建制派也該反思,為何在風波之中一直處於被動,落得在區議會工作中鼠竄的下場。 

▼過去出自區議會的「神奇大白象」▼

區議會不只蛇齋餅糭

事實上,建制派雖然主導各區區議會,18區區議會主席均由建制派出任,但他們以往不少工作卻如「雞肋」。搞蛇齋餅糭、量血壓、幫手填表申請$4,000等或許尚算惠及居民,但一些明目張膽浪費公帑的工程,令區議會淪為「白象製造機」,小至西環3萬元「毒毒椅」、鰂魚涌價值30萬「不能避雨避雨亭」、葵涌85萬「藝術古墓」,大如屯門1億「天后橋」、元朗17億「540米天橋」,案例眾多。

再者,區議會即使權力有限,議員的視野亦不應被限制於社區撥款、管理公用設施,停留在「社區保姆」階段。許多地方的政府也向地方下放權力,例如倫敦市下的各個行政區市議會,已有管理當區教育、房屋、城規等功能,並享有財政自主權。相反,香港在《地方政府法案》首度舉行潔淨局選舉的130年後,市民的地區治理權竟逆時代潮流而行,不但在市政局殺局後地方權力愈加萎縮,連區議員也甘作附庸,只知蛇齋餅糭而不觸碰市民真正關心的議題。兩個月後區議會將舉行選區,市民實有期望看見在真正的改變,為社區治理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