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只是選舉戰術 美國的新「布匿戰爭」思想
周四(5日),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確認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及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通話,並計劃於10月初展開中美第十三輪貿易談判。中美貿易戰拉鋸已經一年有餘,經歷多次談判,甚至一度被認為接近達成協議,但最終換來的卻是不斷升級的激戰。從不同證據中可看到,美國發動貿易戰源於其對中國崛起的恐懼,而中、美各不相讓,雙方無意和談,貿易談判不論何時舉行,結果只如同拖延時間。
據《華爾街日報》所報,白宮在確認中美下一輪和談後,有官員歡呼喝彩。另一方面,中方亦放話希望是次會談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甚至連《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預料新一輪談判有突破,似乎表示兩國有意稍為平息愈演愈烈的貿易戰。不過,這很有可能只是部分人士及投資者一廂情願;仔細觀察近來時態發展,其實不難看出美國的目的是全面壓止中國發展,貿易談判不論進行多少回,也可能是「口和心不和」。
美國8月公布公布的製造業PMI跌穿50,下降至49.1,反映製造業自2016年8月以來首次進入收縮。另外,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單季GDP報告,第二季度私人國內私人投資總額下跌5.5%,為2015年第4季度來的最低水平。個人消費支出佔美國經濟的比重約七成,是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美國密歇根大學8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一舉從98.4大跌至89.8。顯然易見,美國經濟已摸頂並出現拐點。一直宣稱關稅政策對可以賺錢、美國經濟會來愈好的美國總統,也許也明白這種荒唐講法難以說服他人,開始吐出真心話。
改變口吻只是選舉戰術
特朗普在9月4日,少有地承認貿易戰對經濟有影響,並暗示保持美國領先中國才是貿易戰的原因。他指出:「如果我放任中國不管,我們的股市會比現在要高10,000點。但是必須有人這麼做。對我而言,這比經濟更加重要。」
這很有可能是特朗普歷來對貿易戰最真心的一番話。美國的目的是壓制中國發展,而中國則是尋求發展,雙方的步伐是永恆的平行線,能談得出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美繼續談判,也許只是一種拖延戰術。
就美方而言,拖長談判時期,將關稅逐步提升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可讓企業有更多時候準備離開中國。美國於8月13日宣布推遲對約1,560億中國商品加稅,特朗普指出是為了不影響聖誕節的消費季節。特朗普一直只是推遲新關稅,但從未停止過他宣稱的所有關稅,可見他只是想拖長時間以減低關稅的一次性打擊。
特朗普近來的改變,包括推遲一些關稅和說出「老實話」,很大可能只是選舉戰術。特朗普明白美國快將陷入衰退,難以再繼續掩飾貿易戰的負面影響,故此一改其口吻,赤裸裸地利用中國威脅論為其大選做勢,例如他之前指出,假如他贏得大選,美國將採更強硬立場,中美將更難達成協議,反之,如果對手勝選,兩年內中國的經濟總量就將比美國更大。
「布匿戰爭」的教訓
特朗普以及白宮內鷹派的打算,是與中國一決勝負,實行類似於古羅馬「布匿戰爭」的戰術。公元前3世紀的迦太基乃一大國,羅馬無法一次將其消滅,故此布匿戰爭亦進行了三次。每次迦太基戰敗,都得接受羅馬人一些屈辱及制限其發展的條件,結果長遠下來迦太基積弱,無法與羅馬爭持。
布匿戰爭(Punic Wars)發生於公元前3至2世紀,為當時稱雄北地中海的羅馬與南地中海的迦太基爭奪地中海霸權的一連串戰爭。布匿戰爭可分成三次,每次戰爭的時間都愈縮愈短,分別為為24年,18年,及4年。迦太基三次都以戰敗告終,首兩次戰爭和議時都接受了羅馬限制其發展的條件,亦致使每次開戰的實力都比上一次要弱。第三次布匿戰爭後,迦太基徹底被消滅,據說羅馬人更象徵性地在迦太基城撒鹽,象徵其永不能再興起。
當時羅馬的政治家老加圖(Cato the Elder),在第三次布匿戰爭前,每次講話都加上一句:
還有,我認為迦太基必須毀滅。(ceterum censeo Carthaginem esse delendam)
美國與中國談判,有如在威迫中國接受其苛刻的條件,以保證美國下次再與中國發生磨擦時,能佔有最有利的位置。中國如果對美國的要求唯唯諾諾,恐怕會步上迦太基的後塵。至少在特朗普真正離開總統寶座前,談判實在難有任何有意義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