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收粉嶺高球場建屋 政府將失去管治威信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林鄭上任後多番強調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但過去推出的措施屢屢受挫,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和「明日大嶼」押後出台,九幅轉公營房屋的土地改劃又因進展緩慢延遲完工,可見土地供應問題更形緊張。現時公營房屋興建速度緩慢,平均輪候時間冗長,港府應審時度勢,全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並全部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之用,才能舒緩公屋供應短缺的困境。

現時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5年,不少基層市民苦候多年仍未能上樓。(盧翊銘攝)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前於網誌撰文,表示特區政府於餘下的三年任期將會「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房屋政策乃民生議題的核心,但林鄭班子過去政績拙劣,公營房屋供應量遠不及住屋需求,不少基層勞工苦候多年仍未能上樓,怨氣沸騰。林鄭上任後推出多項房屋措施,包括修訂資助房屋的定價策略、推出港人首次上車盤、成立專責小組建過渡房屋等。然而,一系列的房屋政策,仍無法解決土地供應短缺的困局。

房委會在2017年底表示已用畢所有「熟地」,往後新建公營房屋至少需時7年或以上,發展時間更為緊張。根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申請共25.46萬宗,一般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長達5.5年。房委會於2023/2024和2024/2025年度的公屋及居屋供應只有1.7萬個單位,遠低於長遠房屋策略的供應目標,加上輪候人數持續上升,公營房屋的建設量無法填補需求,假如林鄭未能在短期推出解困措施,相信會再激起民憤。 

現時政府只局部收回粉嶺高球場32公頃土地,政府應終止契約,全面收回172公頃土地興建公營房屋。(張浩維攝)

今年二月,政府宣布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土地將用作興建房屋,但餘下的140公頃則未有計劃改變用途。目前改建後的球場用地料僅可供應約4,600個住宅單位,加上受公私營房屋比例規限,能受益的公屋用戶更為有限。

高球場乃政府所屬土地,只要政府收回使用權即可全面收回發展公營房屋。根據政府文件《新界北研究》估算,全面收回球場可建屋1.3萬伙,多達數萬人受惠。房屋問題實屬燃眉之急,政府應作長遠規劃,全面收回高球埸以增加公屋供應量。

事實上,多個公營及非牟利組織先後促請政府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廣建公營房屋。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香港嚴重缺乏即時建設公營房屋的土地,政府應考慮把整個粉嶺高球埸的172公頃土地,全部收回並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才能舒緩房屋問題。

然而,政府於檢討粉嶺高球場續約問題上取態拖沓,聲稱建屋研究需時兩年,甚至提供三年的過渡期予球會,即到2023年才收回32公頃土地。此外,其餘140公頃土地最少續約至2027年,政府只表示於新契約中規定球會增加設施開放時間,但這顯然不符合社會大眾的需求。

西貢滘西洲高球場能夠代替粉嶺高球場,作為練習場及舉行大型比賽。(羅君豪攝)

體育與房屋發展,不應是互相對立,但於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上,部分人為保住既得利益,忽視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堅決拒絕將高球場改作興建公營房屋的土地。粉嶺高球場固然有其價值,但一般小市民根本不能負擔價格高昂的會籍,球場推動體育發展的成效成疑。

再者,香港仍有規格相符的高球場,能夠代替粉嶺高球場舉行大型比賽以及讓球員練習,例如西貢滘西洲高爾夫球場,政府亦大可發展不適合建屋的土地作高爾夫球場。然而,論面積、地勢和位置,粉嶺高球場均適合用來發展新社區,大片綠地若只能服務社會小眾,不如用之於滿足弱勢社群的住屋需求,相信會更合理及有意義。  
 
現時民怨沸騰,主因當然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時手法拙劣,及其面對連場社運時的進退失據,但也不能忽視,社會經濟不公已經令民怨久積,隨時爆發。土地供應緊張,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已是刻不容緩。政府應審時度勢,聆聽廣大市民的聲音,以整體利益為施政依據,終止高球場契約並全面收回球場興建公營房屋,方可平息民怨及應對房屋供應短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