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修例抗議再三升級 民生問題為關鍵之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社會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繼續升溫,民陣繼四月尾再次舉行反修例遊行,無論是大會稱有逾103萬人參與,或是警方公布的24萬人,兩者均較過去數年示威數字、甚至2003年七一遊行明顯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怒愈燒愈猛,當然離不開政治因素,特別是林鄭班子剛愎自用,修例做法粗暴,持續漠視所有關注聲音,自然促使更多市民上街表態;然而,遊行人數之所以能於短短數月以倍數暴增,也可見市民過去一直壓抑對政府的不滿,直等到修例這觸發點才全盤傾出。不難想像,林鄭上任以來,民生問題不減反增,市民衣食住行的負擔愈發變得沉重,早埋下數十萬人上街的種子。

反修例遊行人數於短短三個月內迅速暴增,以民陣估算的數字為例,於三月尾舉行的首次遊行只有約12,000參加,但遊行人數卻於次月遊行急升至13萬人,甚至於過去周末的第三次遊行中倍增至他們宣稱的103萬人,每次增幅幾乎以十倍增長。當然,民陣數字有嫌高估,但即使以警方的估算來看,三次遊行的參加人數分別為5,200人、22,800人及24萬人,升幅同樣驚人。

不難發現,反修例遊行人數升勢不但凌厲,而且當中不乏首次上街的「首行族」,甚至是對修例認識不深的參加者。以上人士之所以被動員起來上街示威,港府態度剛愎自用、漠視民意般的政治因素固然作用甚大,但亦不能忽視市民對林鄭班子積累已久的不滿。本港史上重大的遊行往往難以與民生問題割裂,諸如2003年有近50萬人參加的七一遊行,除了當年董建華推動二十三條立法手法拙劣外,不得不考慮社會經歷過金融風暴、沙士等打擊,經濟蕭條導致百業待興、萬人失業,樓價更加不斷破底,不少業主慘變負資產,社會民不聊生,才會釀成50萬人大遊行。

集會人士坐在馬路邊休息。(李澤彤攝)

反觀現在,民生問題或許不如當日般來得急切,但卻蔓延更廣的層面,並且牽連更多階層的市民。近年市民生活壓力不斷上升,林鄭與其班子不但未能解決民生問題,甚至創造全新問題,當更多市民面臨在衣食住行上切身的壓力、甚至威脅,才會加劇對政府的不滿。

先談住屋,今天雖然沒有樓價狂瀉,本港居住成本卻已飆升至大眾難以負擔的水平;本港過去十年樓價不斷上升,林鄭上台不但沒有抑止有關升勢,甚至達至歷無史前的高峰,去年7月的樓價指數(394.8)已為1997年高峰(172.3)的兩倍有多,甚至協助香港連續九年蟬聯全球買樓最難的城市;然而,林鄭房策了無新意,所謂的「娥六招」亦無阻樓價飛漲,廣大家庭受害極深,即如菁英階級亦難以上樓;針對基層住層方面,林鄭不但沒有大幅增建公營房屋為民紓困,反倒將部分出租公屋轉作可供炒賣的綠置居,盡然犧牲基層市民的利益,出租公屋的輪候時間亦增加至歷史高位的5.5年。

次談工作,港人工作待遇多年未有改善,即為大打「民生牌」的林鄭上台亦不見有何改進。略為舉例,目前最低工資繼續維持兩年一檢,其水平不但繼續落後先進國家,時薪37.5元的水平亦根本不足讓基層勞工過活 。更甚者,關乎所有打工仔的標準工時,更是立法無期,林鄭早已表明現屆政府未有計劃進行有關立法。可是,林鄭與其班子卻仍洋洋自得,其同儕羅致光更是常以涼薄語言回應社會憂慮,這教公眾還能對其施政忍耐多久?

再談退休保障,林鄭與羅致光再次攜手觸怒普羅市民,一方面他們未有好好處理強積金積多年來的問題,反倒繼以之為退休保障軸心之一,更機關算盡、以財技手段僭建「劣質退保」組合,藉以推出公共年金,再附以逆按揭及高額長生津等措施應對市民的退休需要。但說白了,箇中的邏輯還是希望節省公帑,迫使長者傾出既有資產「自給自足」,並且再次對市民的退休需要敷衍了事;另外,林鄭班子更敢於無視眾議,強行提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對中年人士重新定義,並以懲罰方式「鼓勵」長者就業,卻罔顧就業市場不歡迎高齡的客觀現實,港人老年生活變得苦不堪言。

林鄭班子中預料只有羅致光是加盟的「新血」。(資料圖片)

自從佔中以後,社會頓然陷入政治低氣壓之中,不少分析均指萬人蜂擁上街將從此不再;但須要注意的是,過去市民倦於上街表態,並不代表對政府施政全無不妥,民間怨氣只會不斷積累,並待適當時機一舉爆發。今天街頭再次洶湧,男女老弱均藉修例事件重新上街示威,過往種種對林鄭班子的不滿,藉修例所產生的政治危機逐漸傾出,並且成為動員市民上街源源不絕的燃料。

林鄭施政劣績斑斑,其主攻民生議題的幻象更已盡消散,即使林鄭能化解目前修例例風波,只要民生問題依舊,民眾總會捲土重來。誠然,現時並非所有面對沉重生活壓力的市民均走上街頭,特別是不少基層勞工仍礙於餬口緣故,未敢表態。但須要知道,大型抗爭的導火線往往離不開民生問題,若林鄭的施政繼續對市民生活造成重大的壓逼,只是逼虎逃牆,迫令更多市民上街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