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借閱排行榜意義不大 鼓勵閱讀風氣方為本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最近網絡熱傳幾張圖片,內容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的2018年借閱量排行榜。其吸睛之處,在於成人中文非小說類書籍頭十位,九本是「閃令令」的《東京食買玩終極天書》、《京阪神達人天書》、《北海道達人天書》等日本旅遊書,還有一本《澳洲王》名列第九。此表迅速遭網民瘋傳,恥笑香港人只懂吃喝玩樂,毫無閱讀文化。事實上,此種圖書館排行榜究竟能否切實反映港人閱讀文化,以及符合政府鼓勵市民閱讀的初衷呢?

出自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圖片,是緣於立法會議員馬逢國每年就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提問。其排行榜分別有成人英文書籍、兒童英文書籍、成人中文書籍、兒童中文書籍四大分類,當中每個分類又細分小說類以及非小說類。若細看其餘幾項列表,可發現成人中文小說類書籍借閱排行榜其實十分正常,大多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金庸的通俗小說,跟英文的《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大亨小傳》差不多。而兒童中文小說類的書籍借閱排行榜上,《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竟位列三甲,連深奧難懂的《紅樓夢》亦排第八。縱觀各個排行榜,香港人絕非只愛看旅行書籍。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2018年借閱量排行榜中,成人中文非小說類書籍頭十位全是「閃令令」的旅遊書。(香港公共圖書館)_

不能否認,《東京食買玩終極天書》等旅遊書是最多人借閱的應用書,然而在分類上,除了這些應用書外,大眾亦有興趣知悉其他非小說書籍的借閱量。翻查資料,馬逢國的提問詳列了眾多種類的書籍的借閱量、館藏量,包括有哲學、宗教、社會科學、語言、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藝術、文學、歷史等分類,然而康文署的回覆根本不詳不盡,除了列出該十本旅遊書外,外界無法得知在上述的眾多的人文或科學分類中,市民的閱讀習慣為何。

其實在21世紀的網絡時代,市民要取得資訊或滿足閱讀的興趣,在手機或電腦上伸手可及,根本無須到訪圖書館借書多此一舉,圖書館的整體使用率因此在近年不斷下跌。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文件顯示,2018年公共圖書館的書本總借閱量為4,620萬次,比2017年的4,830萬次下跌逾200萬次。

然而政府在推動電子書方面發展緩慢,電子書2016年只佔整體圖書館館藏量的1.9%,而其借閱量亦僅佔整體借閱量的0.5%,遠落後於新加坡2014年的24%至29%。縱然署方近年不斷購入電子書,卻仍然難以追及其他先進國家水平。試問當公共圖書館服務無法滿足現今很多市民電子閱讀的習慣時,其所列出的實體書借閱量排行榜,又可否反映出社會整體閱讀習慣的真象呢?

康文署2014年引入兩輛新的流動圖書車,流動圖書館的數目亦由10間增至12間。(網上圖片)

而且,立法會在2016年發表研究簡報,指出在較低收入地區,例如觀塘、深水埗、葵青、屯門、元朗,年均到訪次數較其他地區高,可見貧窮人口或因收入緊絀等原因,缺乏消遣或沒有餘錢買書,而要借用圖書館服務。其經濟收入、階級及教育背景,對其閱讀習慣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雖不能肯定階級因素有否反映在借閱量排行榜上,但如果署方能夠公開各區圖書館的詳細借閱數據,必然有助激發大眾討論,助署方制定較完善的閱讀政策。

因此,康文署此類粗略的借閱量排行榜實質意義其實不大,反而一個關於港人閱讀習慣的全面研究,才可真正反映社會實況。以台灣為例,台灣國家圖書館每年都會發表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當中細分一般出版社、政府機關、個人出版,又會依哲學、宗教、自然科學、電腦與資訊科學、應用科學、社會科學、史地、文學、藝術等,以及使用語文及外語翻譯再加以分類,並鉅細無遺地分析其發展趨勢。雖然圖書出版跟圖書借閱不盡相同,但其對圖書研究的認真及細緻,值得本港借鑑。

不過,歸根究柢的問題仍是如何鼓勵港人培養讀書風氣。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指出要提升圖書館的設施和服務質素,推廣全城閱讀文化,又為全港公營中、小學提供閱讀津貼計劃「共享喜閱新時代」,推廣閱讀。但相比起廣州圖書館到訪次數的急升,台北於高流量地區設全自動借書站,香港在這方面還要急起直追。

港人喜歡的可能或許是《京阪神達人天書》,而香港政府需要的可能是一本《台穗鼓勵市民閱讀風氣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