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削長者福利 林鄭月娥、羅致光涼薄無極限
政府早前決定把長者申領綜援年齡門檻,由60歲調高至65歲,觸發朝野反彈,當局隨後設立「就業支援補助金」,向受助人補回差額,想不到又弄出「大頭佛」──申領人若不參加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或者未有會見社工,每月便須扣減200元。
在各界聲討下,勞福局局長羅致光終於在周一(28日),宣布暫緩扣減200元的安排,事件再次揭露港府刻薄寡恩,對亟需幫助的弱勢群體錙銖必較。
上周六(26日),自詡偏向使用「邏輯語言」的羅致光聲稱,扣減200元只不過是「象徵式懲罰」、「少少代價」;而曾任勞福局局長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為下屬解圍時,似乎亦愈幫愈忙,形容「所謂扣減200元」是鼓勵有關人士就業「站起來」。兩人的言論很傲慢,而且有不恰當前設:60歲至64歲長者應該工作,不工作便是「錯誤」或者「沒有站起來」。
兩位高官月薪大約30萬,即使扣減一半,生活質素不見得就會受損,但對每月領取1,060元「就業支援補助金」的長者來說,200元佔這個金額超過18%,肯定不是「象徵性」。張建宗和羅致光不覺得自己涼薄,反而大條道理為措施辯護。他們的問題在於不懂得易地而處,一味從政府的角度思考,未有考慮弱勢人士的迫切需要。
立法會議員邵家臻(社福界)便很形象化地指出官員的弊病,他說:「(對一個紙皮婆婆來說)6毫子先係一斤紙皮,200蚊要執330公斤,即係4個邵家臻先有200蚊,可以想像200元嘅幾咁重要、幾咁沉重嘅一件事」。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港府以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界定貧窮人口,現時單人住戶月入4,000元以下,便被視作貧窮。在新制度下,如果60-64歲的健全長者綜援受助人未獲特別津貼,所得金額只有3,585元,即是已經活在貧窮線之下,如果還要像羅致光般向長者開刀,實屬苛刻。
一直以來,香港被稱為「資本家天堂」和「福利沙漠」,有著與經濟發達程度不相稱的低福利,這早已為人詬病。可是,在聲稱與民「同行」的林鄭月娥治下,港府不見得想調整不合時宜的管治思維──美國傳統基金會連續25年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消息傳出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忙不迭歡迎這個評價。許多有識之士其實早已指出,香港的經濟自由是以基層福祉為代價的,經濟愈自由,剝削愈嚴重,倘若港府繼續沉醉於這種排名遊戲,社會不公勢必持續下去,到頭來損害社會穩定。
事實上,無論是提高長者綜援申領年齡,還是拋出扣減200元方案,兩項措施均暴露港府不恤民命,執意固守慣性剝削弱勢的管治思維與價值原則。羅致光今次擱置扣減200元方案,很難說是從善而流,而是在民意反彈下不得不讓步。未來,各界還要繼續向當局施壓,迫使對方取消提高長者申領綜援年齡門檻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