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救經濟需精準施策 勿忘初衷非「大水漫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三部委日前聯手出招撐經濟,加大減稅降費措施力度,重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出台穩汽車、家電等產品的措施,鼓勵服務消費和網購等新業務模式等,明言不搞「大水漫灌」。但要適度紓解經濟下行壓力,又要避免「大水漫灌」影響結構性去槓桿,將考驗決策者智慧。

經濟數據揭內憂外患 

環球經濟放緩、貿易衝突造成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陸續公布的內地經濟數據均見疲弱,先是去年12月出入口數字現「雙急降」,以美元計,出口和入口按年分別跌4.4%和7.6%。隨著中國企業在加徵關稅預期下「搶出口」的節奏放緩,料出口數字今季表現將更差;至於入口數字按年跌7.6%,反映內需低迷。

外需疲軟和內需走弱,也反映在製造業數據。內地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12月錄得49.4,是近兩年半以來首次跌穿50的盛衰分界線,遠遜市場預期,預示內地經濟增長續放緩,需求持續弱勢。

內地去年12月出入口數字現「雙急降」遠遜市場預期。(路透社)

中央連環出招救市 穩消費穩投資

經濟告急之際,中央救市措施密集出台,三部委(發改委、財政部、人行)日前加碼出招谷經濟,務求穩住消費和投資信心,如出台穩住汽車、家電等消費的措施、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加大國企混改力度等一系列措施。

中央又強調今次不會「大水漫灌」,再重申上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過,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另外又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重點減輕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負擔、加快殭屍企業處置,有效有序引導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等。

人民銀行破紀錄逆回購5600億元人民幣,本周累計「放水」逾萬億。(路透社)

逆回購淨投放5600億破紀錄 算不上大水漫灌

不過,人行繼今年首次降準過後,逆回購操作量又打破歷史紀錄,昨日(16日)單日淨投放達到5,600億元人民幣,惹人感覺是又一「放水救經濟」的操作,甚至認為中央近年去槓桿的主調已轉向。

但有分析則指,1月是稅收大月,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僅屬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加上除了財政收稅,還有MLF到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相互抵充,故實際投放其實有限,算不上是「大水漫灌」。

人行一手降準一手逆回購,固然提振了市場信心,中港股市齊齊急彈,惟中央落實各項措施時,也必需注意防止「大水漫灌」的強刺激,「放水」也要放得其所,精準施策,以惠及民企、中小企和普通消費者為目標,並加快中國產業升級,增加內部需求,應對貿易戰和全球經濟放緩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