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樓價仍高企 調控樓市措拖忌輕易「鬆綁」
樓市始見回調,已有「聲音」猜測政府或會放寬樓市調控政策,惟本港樓價仍然高企,遠超一般家庭所能負擔,貿然為樓市「鬆綁」,恐弄巧反拙。
樓價雖回調 去年全年仍升
上周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指出,「在不致令樓市『火上加油』,不影響銀行體系風險的前提下,研究為有能力供款但首期不足的上車客,尋求解決方案」。此番說話一出,隨即惹來市場無限猜測,甚至估計是政府將放寬按揭成數的信號。不過,特首林鄭月娥今日﹙8 日﹚已立即出來「滅火」,直言放寬按揭須極度審慎考慮,現階段不會「減辣」。
的確,現時仍未到政府出手時機,原因很簡單,本港樓價依然「貴到嚇死人」!過去一段長時間,本港私樓樓價指數狂升,例如自2016年4月開始,連續28個月上揚,漲幅達到45%。即使去年8至11月私樓樓價下累跌7.2%,但一如林鄭月娥點出,整年計樓價仍然上升。
如果政府在樓市稍為弱勢時,已即時為樓市「鬆綁」,有可能令外界以為政府「擔心」樓價調整,而暗地「托市」,恐導致本港敏感的樓市重拾升勢,年輕一輩就更難上車,也令政府興建公營房屋面對更大壓力。
放寬按揭成數 僅「數字遊戲」
就以提升按揭成數為例,雖然市場不乏「供得起樓但無首期」的「無殼蝸牛」,但放寬更多按揭成數比例,亦不見得對他們一定是好事,難改樓價高企的事實。以一個家庭月入4萬元為例,借6成按揭,買下700萬元物業,首期須付280萬元,總貸款額達420萬元。假設還款期30年、按揭利率2.375厘,每月供款約為16,323元,供樓負擔比率為41%。
如任何條件不變,按揭成數上調至7成後,上車客首期雖然降至210萬元,但總貸款額同時升至490萬元,每月供款約19,044元,供樓負擔比率急升至63 %,不但隨時未能通過銀行按揭壓測,比率本身亦屬於偏高水平。
前車可鑑 新加坡「減辣」後再「加辣」
再者,政府貿然加辣或減辣,對樓市的影響,可大可小。以新加坡為例,早於2009年開始,為熾熱的樓市實施辣招,其後亦多次加辣,樓市開始降溫。然而,當局在2017年3月首次為樓市減辣,豈料樓市炒風復燃,當局一年後重推辣招穩住市場,包括去年7月增加當地人及海外買家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稅率。
新加坡的例子,或許未能全然應用於香港的情況,但面對樓價高企的困局,調控樓市措拖切忌輕易「鬆綁」,特區政府理應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