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投重挫自由主義 線性思維是時候反思
台灣公投結果傾保守,對自由派是一次打擊,但打擊不必然是壞事,亦可成契機,刺激思考︰自由派失利只是一次偶然,抑或自由主義錯解了政治和歷史的本質,以致必然受挫?
過去幾年,台灣漸吹自由主義之風。代表「進步力量」的民進黨在總統和立法院選舉獲民眾擁戴,司法院又裁定婚姻包括同性,致令不少人一度期待上周六(11月24日)的公投結果能反映自由、進步的氣象。
然而,十項表決中有七項獲得通過,「竟然」包括民法婚姻只限一男一女、國中小不推行同志教育等都傾向保守價值觀。對部份人而言,這結果甚為意外。
議案 | 贊成率 | 總投票率 |
反空氣污染 | 79% | 55% |
停建煤電設備 | 76% | 55% |
禁進口日本核災食物 | 78% | 55% |
民法婚姻一男一女 | 72% | 56% |
不實施同志教育 | 67% | 56% |
同性婚姻另立專法 | 61% | 56% |
東京奧運台灣正名 | 45% | 56% |
民法承認同性婚姻 | 33% | 55% |
實施性別平等教育 | 34% | 55% |
支持核電 | 59% | 55% |
公投失利只是對蔡英文的懲罰?
有輿論解釋,是民進黨施政不彰,拖累進步派的公投議案。例如《自由時報》指出,「小英政府的多數改革理念具有普世價值,但欠缺圓融務實的施行步驟與方法」,最終在公投栽倒。亦有人認為,保守派的宣傳和抹黑攻勢厲害,成功引導甚或誤導選民。
這兩個原因,不無道理,惟未能觸及根本底蘊——自由主義基建於一種不可靠的社會想像,以線性思維來預測歷史進程,難免有朝碰壁。
自由主義相信歷史進步論
在自由主義的論述中,「進步」是常見的詞彙。他們普遍相信,歷史正朝線性方向進步,自由、平等和民主都會逐步實現。英國前首相貝理雅近年在一個訪問中明言:「當然,歷史有一個方向,正朝它發展。我們在進步。」所以,當個別社會的發展有悖於這軌跡,例如近年東歐民主國家選出專制領袖,他們以「退潮」形容之,相信「只是時辰未到」;最終,自由、民主等理念將會普及於世,凡有理性的人都會邁向共識。
然而,這種理解並非必然正確,反而可能在描繪一個並不存在的烏托邦。世界的本質很可能是多元的,並存多個合理的觀念和立場,終究沒有單一的價值和社會制度會為所有人認同。若然如此,自由主義的期待必然落空,線性進步的預言永遠都屬未來式。
政治的本質或為多元競爭
不同的形而上想像,會得出不同的政治觀。英國哲學家John Gray今年5月撰文指出,自由主義在過去30年主導了政治哲學討論,相信單一的進步方向,以至認為法律先於政治,關心如何正確地劃定權利。自由派近年甚至發展出另類自由主義(alt-liberal),連政府收緊移民政策,都看作排外的種族歧視。
然而,若然社會的本質是多元,政治的角色就不可能為法律所取代,民意的交鋒方為關鍵。比利時政治哲學家Chantal Mouffe同樣提出,世界終歸大同只是一種奢望,政治的本質應該是對抗的(agonistic),要做的是讓不同力量和平地比拼,而不陷入你死我亡的狹隘思維。
固然,多元政治不能成為壓制和迫害的藉口,但以台灣公投為例,選民並非否定同志結合的權利。他們只是主張以專案立法,保留民法婚姻的傳統一夫一妻定義,這可相容於人權法哲學。若然自由主義只追求單一可能,實屬不必。
台灣自由主義的受挫,或多或少承襲了歐美近年的趨勢。要理解人民所思所想,或許先要擺脫理性上的自我優越感,放棄線性的歷史進步觀,重新掌握社會和政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