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申請程序繁複 學校設備更新緩慢 可再生能源發展遙遙無期?
政府自08年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學校及非政府機構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本地中小學校園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仍緩慢,不少學校投訴基金的申請程序繁複。發展再生能源乃大勢所趨,與其由學校自行申請資助,政府應主動為本地校舍評估其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並為學校安裝相應的發電系統。長遠而言,政府應積極調整發電組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綠色和平與浸大地理系及亞洲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上周四發表《香港中、小學發展太陽能的潛力與挑戰》研究,在22間受訪學校中,達19間中小學可提供足夠數據以作分析,研究推算,若這19間學校使用天台一半面積安裝太陽能板,每年已可生產超過240萬度潔淨能源,相當於751個香港三人家庭的一年用電量;惟19間學校當中,只有15間已安裝太陽能系統,目前總太陽能發電量僅11萬多度電,只用了少於校園天台5%的太陽能發電潛力。這反映部分本地中小學仍未開展可再生能源設施計劃,而已安裝太陽能系統的學校亦未盡用空間。
政府曾推出資助計劃,鼓勵學校開發再生能源,卻成效不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自2008年年初推出小型工程項目資助計劃,資助學校及非政府機構裝置可再生能源設施,如太陽能光伏板、風力發電系統等,但截至2014年12月底,只有337個項目獲資助,包括309個學校項目,以全港超過1,000間本地中小學計,獲資助裝置可再生能源設施的學校只佔約三成。
基金申請行政程序繁複 政府應主動為學校安裝設備
學校未能盡用發電潛力,源於政府支援不足。正如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李逸燊表示,過往獲環境及自然保護基金資助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規模小,而學校申請安裝再生能源裝置須通知教育局,再與建築署、房屋署、消防處等部門交涉,對外亦要與太陽能承辦商合作,過程繁複。由於行政工作量繁重,而學校須優先投放資源於改善教育項目,在欠缺支援下難以自行開展計劃。
另外,受資助額度所限,有獲資助學校曾花近五年才在校內停車場安裝12塊太陽能板,拖累再生能源項目的建設效率。
政府應加快推進環保校園發展,主動為本地中小學評估校園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為學校安裝相應發電系統,以及提供維修及顧問服務。在簡化行政程序的同時,增加資助金額。
可再生能源發展緩慢 過去10年只佔發電燃料組合0.1%
就連學校太陽能發電的小型計劃亦欠缺支援,香港整體再生能源政策的成效,自然乏善可陳。香港機電工程署早於2000年展開「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並於03年發表報告,當時署方建議2017年再生能源發電量應達電力需求的2%,至2022年達3%。去年出版的《香港氣候藍圖2030+》,卻將目標一再推遲,指要到2030年,再生能源的潛力才達本港總耗電量的約3%至4%。另外,政府的發展目標亦非常保守,如《藍圖》只是將把新建學校和教育用途建築物的可再生能源供電所佔用電量的目標,由2015年的1%提高至1.5%。
政府的目標遠底於其他已發展國家的水平,德國政府預期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佔整體發電燃料組合的比例將增至30%,台灣政府亦宣布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將達20%。本港現時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仍然緩慢,即使目標已比不少國家落後,能否在未來12年增長3%,仍是未知之數。據綠色和平的數據,香港過去10年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只佔整體發電燃料組合的0.1%。
政府今年公布上網電價政策,兩電分別在本月及明年起以高於市價購買民間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以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安裝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但長遠而言,政府應盡快更新公共建築及設施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為學校及非政府組織提供支援,並為住宅、商業機構的資助計劃拆牆鬆綁,推廣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