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中大開辦資助幼教學位課程 幼師學位化指日可待?
2015年《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下稱:報告)建議政府要求幼稚園教師須持學位才可以入職。但過去七年,只有香港教育大學開設五年制幼兒教育資助學位,而且每年收生不超過25人。為應時變,港大及中大先後宣布於2019/20學年開辦資助幼教學位課程,有望改變供不應求局面。這無疑是正確一步,長遠而言,政府還應推動落實幼師學位化,並盡早推出幼師薪級表,保障幼教質素及權益。
委員會倡幼師學位化 資助學位供不應求
教育局在今學年(2017/18)起實施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政策,幼稚園師生比例由原來1:15提升至1:11,新政進一步推高幼師人手需求。增加教師後,社會更期待教師質素改善,政府推動落實幼師學位化,足孚眾望。
然而,目前只有教育大學開設幼教資助學位,取錄人數在過去七年間只徘徊在13至24人。相對每年至少有一千多人將其放在大學聯招的 Band A 位置(首選三項志願),學額明顯供不應求。供求失衡同樣反映在收生成績,教大幼兒教育學位2017年的入學平均成績為22分,高於可兼教中小學的中文教育學士(21分),已非坊間所指的「水泡科」。這同時也反映,或有成績理想、有志投身幼教行業的申請人因學額不足而無法入讀。
未能考入資助幼教學位的學生,則須報讀學費昂貴的自資學位或文憑課程。但這條路並不好走,部分自資學位課程須完成相關高級文憑課程才可報讀,認受性卻不及資助學位;不同課程的教學質素參差,學生付出的時間及金錢也未必得到合理「回報」。因此,成績較佳的學生可能被迫放棄「幼師夢」,選擇八大的其他資助學位課程,對社會及學人個人而言,殊屬可惜。
港大、中大應時而變 或為幼師學位化帶來希望
幸而,港大與中大先後決定最快在2019/20學年開設資助幼教學位課程,除有望扭轉學位供求失衡,亦有助推進幼師學位化。其中,港大教育學士(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首年將收生15至25人,中大教育學士(幼兒教育)則為18至22人。待課程資歷獲確認,學生畢業後可向教育局註冊為幼稚園教師,及向社會福利署註冊為兒童工作員及幼兒中心主管,同時亦符合成為幼稚園校長資格。
但幼師全面學位化亦不可急於求成。由於多年來欠缺資助幼教學位,業界需要一定的過渡期,不宜一刀切要求所有幼師必須取得學位才可執業。在這過程中,學院應相應增加資助學位課程,以支持逐步提高持學位資歷的新入職教師比例,並及時以提高學券金額等方式支持現職幼師提高學歷。
政府應盡快落實幼師薪級表
政府推動幼師增質增量,同時也應適切回應業界的合理權益訴求。業界認為,現行的建議薪酬架構無約束力,幼師薪酬或在薪金最低點徘徊,致其流失率一直偏高。
特首林鄭月娥在其競選政綱表明會確立幼師薪級表,首份《施政報告》亦表明會「探討設立幼師薪級表的可行性」,教育局長楊潤雄在本年一月表示,將以三年時間檢視幼師薪級表是否可行。局方應細察業界意見,訂立適切方案,莫讓前線教師一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