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堅尼系數持續高企 羅致光「口術」未掩貧富懸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樂施會在近日公布《香港不平等報告》,深入地討論本港貧富懸殊的困境,當中尤其「吸睛」的,莫過於是有關本地與外國的堅尼系數對比,充分地顯示香港的社會經濟如何扭曲。可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就此發表網誌,不點名地指有公眾以錯誤方法,詮釋稅後/福利轉移前後的堅尼系數,其分析既不公平之餘,更漠視了政府一直在福利政策上的努力。可是,如此言論歸根究底都只是數字遊戲,任局長如何在稅/福利政策前後數字間打轉,始於難以掩飾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且政府無力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

任數字如何被詮釋 嚴重貧富懸殊依舊存在 

羅致光網誌主要論點有二:首先,不應僅以稅/福利政策前的堅尼系數來評論政府政策,因為政府主要政策成效乃體現於稅/福利政策後的數字上;另外,不應以外國稅/福利轉移後的數字比較本地稅/福利轉移前的數字,比喻此為「蘋果與橙的比較」,不甚公平。例如,他特別地指出,不應如有坊間評論般,以香港稅/福利政策前的數字(2016年:0.539)與加拿大稅/福利政策後的數字(2015年:0.314)作比較。(前為羅文數字,OECD數字為0.318)

理論上,堅尼系數反映一段時間內國民收入的分配程度,並介乎於0至1之間,指數越大,意味更多收入集中於少撮人手上,反之亦然。故此,稅/福利政策前的數字反映了一個地方的財富分配狀況,以及其經濟體系的扭曲;然而,與上述數字比較,稅/福利政策後的數字則能顯示了政府介入後的收入分配狀況,以及政府福利政策的成效。故此,兩種數字均為重要,而公眾評論側重稅/福利政策前數字亦非不無道理,因為它象徵着本地經濟分配不均的嚴重程度,亦即政府介入糾正所需的力度。

誠然,若有論述誤把稅/福利轉移前後數字一併比較,固然不公。不過,即使以香港政策介入前後的堅尼系數分別與其他先進地方比較,均清楚顯示本地貧富懸殊嚴重,以及政府干涉收入再分配力度不足的問題。再以加拿大為例,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字,於2015年,該地在政策介入前的堅尼系數為0.435,較十年前數字(0.433)僅微升了0.46%。相反,香港於2016年的稅/福利轉移前數字為0.539,較十年前數字(0.533)上升了1.13%。換言之,即使以相同基準分析,也能指出香港的貧富懸殊情況遠較其他先進國家嚴重,而且惡化情況亦遠為快速。

即如羅致光所言,以稅/福利轉移後的數字作標準,香港的數字也毫無令人驕傲之處。單以最新數字(2016年)來說,香港於政府介入後的堅尼系數為0.473,較干預前只下降了約12%;而美國、英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地在政府介入後的數字為0.391(2016數字)、0.351(2016數字)、0.337(2014數字)及0.318(2015數字),均分別下降了22.8%、30.6%、30.2%及26.9%,足顯本地政策就收入再分配的干預仍然力度不足。

再言,稅/福利轉移前的堅尼系數亦未必如羅致光所言般未能顯示政策成效。現時,政府唯一能影響稅/福利轉移前的堅尼系數的政策為最低工資。可是,眼下最低工資為「兩年一檢」,檢討過程緩慢,加上每每在資方的壓力下,修定水準往往未能追上通脹水平。據樂施會報告分析,在2010年10至2018年3月期間,最低工資雖由$28元升至$34.5元,但其升幅(23.2%)未能追上同期通脹(28.6%),導致基層員工不但未能共享經濟成果之餘,其工資的實質購買力反倒下跌。換言之,稅/福利轉移前的堅尼系數的高企,亦可被理解為因政府最低工資政策失效所有份招致。

福利政策,真的加大了力度嗎?

另外,羅致光總結政府其實已經在近年加大力度,改善勞工及福利政策,並於文末強調來年度(2018/19)的社會福利經常性開支預算將較上年度增加21.3%。其實,政府自沙士爆發以降,有關教育、醫療和福利等經常開支均節節下降。樂施會報告指出,上述經常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2003/04年度為15.7%,陸續減至2007/08年度的新低(12.1%),即使近年「加大力度」,來年的比例亦只達14.4%,仍較沙士前的數字為低,更遑論追上先進國家水平。在這個人口老化的年代,面對各項社會福利開支需求逐步上升,如此力度絕對不能被接受,更何況港府坐擁過萬億港元財政盈餘,本地福利政策仍待大力改革。

人口老化問題為香港帶來昂貴社會成本,同時,政府又能否照顧到眾多長者呢?(羅君豪攝)

當然,羅致光亦有反駁,辯道政策的改善須考慮「社會的接受及吸納能力」,解釋現時香港奉行低稅率及簡單稅制,未能如西方國家大力支持福利政策。但須要明白的是,香港的稅務安排正正是導致嚴重財富不均的元兇之一,即使現時近三分一入息稅已為少數的港人(1%)支付,但卻不見得現行安排有助收窄貧富差距。若政府有欲認真處理貧富懸殊問題,正如〈01觀點〉一直指出,增加向富人徵稅為不二之法,既能為完善福利政策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援,更能從根本上達致更公正的財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