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悲歌】港人全球最長壽 強積金難養老 網民:寧願早死
近日港人在一項調查中蟬聯最長壽城市第一位,本應是件美事,但網民紛紛表示寧願早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民對老年生活並不樂觀。政府為保障市民年老後的退休生活,推出強積金計劃,本意良好,承擔政府應有之責,惜其中操作仍須改善,方可達養老之效。
香港蟬聯最長壽城市 市民不喜反悲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上周五(20日)發表全球平均壽命的統計報告,其中香港以男性平均壽命81.7、女性平均壽命87.66再次居首位,是香港在該排行中第三次奪冠。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資料顯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為72.0,而香港遠超此數字,反映香港十分現代化,醫療水平亦十非高。香港取得傲人成績,本應值得高興,但在有關貼文上,網民卻紛紛對此表示悲觀,指「長命有何用」、「早死早解脫」等,反映現時港人對生活失去希望。
強積金推行十八載 養老變成養經紀
市民對生活缺乏安全感,政府理應要負上責任。政府為落實世界銀行在1994年提出的老年退休保障倡議,在1995年制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在2000年12月推行強積金制度,強制要求市民及其僱主須定期供款,待年滿65歲後,僱員則可取回累積供款(若有特別情況,市民可提前取回供款,詳見下表)。
隨著人口預期壽命增長而出生率持續偏低,未來年輕人的供養負擔會愈來愈重,政府推行強積金,保障市民老有所依,本是好事。但是,強積金推行至今已有18年,其中質疑不斷,最為人詬病的問題之一是管理費過高,而政府回回檢討皆無視有關質疑,令強積金計劃難收預期成效。
現時強積金制度由私營機構管理,故須收取管理費用,而每所公司所收費用不一,須由參與計劃的市民自行選擇。
但是,坊間強積金基金經紀公司收費過高,市民「養老」變質為「養經紀」。根據積金局資料,現時有多達554個基金,僅有18.7%的基金開支比率低於1%,平均為1.53%,最高更可達3.37%。
積金局最新數字顯示,強積金制度自實施以來的年率化內部回報率為4.8%,以最新公布的香港僱員每月入息中位數(HKD$16,800)作計算,若從22歲大學畢業開始供強積金,65歲時將可有130萬元累算權益(以今日價值計算),但若忽略管理費用,累算權益則可達近200萬。換言之,有近70萬歸於基金經紀,佔本應得的累算權益近40%。
推出一個強制全民參與的政策,政府不承擔其管理責任,將之外判於不穩定的私人市場本就怪異荒誕,外判後更是問題頻出,縱容私人公司濫收管理費,無疑強迫市民「供養」基金經紀。雖然坊間、立法會有不少建議,期望藉而減低管理費用,但與其實施引入競爭等降低基金公司收費的措施,倒不如由政府重新負起管理強積金的責任,提供一個穩定而合理的退休保障,方可讓市民真正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