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少數族裔當家傭就是援助? 何君堯的刻板印象合理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早前(9日),何君堯在立法會少數族裔權益事宜小組委員會中提出「妙計」,建議預留5,000至10,000個家庭傭工崗位予在港少數族裔,以此保障他們的「權益」(按何理解,權指開工權,益指收益)。這樣的「援助措施」不單連杯水車薪也稱不上,更大問題是將刻板印象固化,加深主流族群對少數族裔的歧見。

對於如何善用預算用來援助少數族裔的五億元,何君堯有其獨特見解。(陳淑霞攝)

「01觀點」曾經按數據分析,香港的少數族裔絕非「大食懶」,他們在經濟上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在職貧窮。按官方定義,一人住戶貧窮線為月入4,000元,二人住戶是9,000元,三人住戶則劃於15,000元;就此,本港整體人口的在職住戶貧窮率為8%,南亞裔(少數族裔中的最主要族群,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和斯里蘭卡裔)則達19%,數字非常驚人。

【01觀點】派錢無助南亞裔脫貧 教育改革尚待何時

何君堯建議,應讓少數族裔任職家庭傭工,而且給他們最低工資的110%,也就是每小時40元,如此一來,若以每月工作22天計,他們至少可獲7,000元,這正好就在職貧窮問題對症下藥。然而,如此安排或導引少數族裔任職家庭傭工,是否真的就能從根本處解決他們面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可會帶來「副作用」?

資料來源︰《2016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

正如與會的人力資源規劃及扶貧統籌處處長關婉儀所言,少數族裔需要的不只是目下的金錢,而是多元的工作機會,以及向上流動的能力;安排5,000至10,000個少數族裔任職家庭傭工,恰恰是讓他們從事特定工作,所得工作經驗也對發展事業幫助不大。

更大的問題是,只要力能所及,家庭傭工理應是任何族裔皆可任職的工作,何君堯卻建議特意安排少數族裔任家庭傭工,不管其本意是否良好,客觀結果就是將香港人分成兩類,加深華裔港人對少數族裔的偏見。事實上,5,000至10,000這個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提案者有否研究過少數族裔對家庭傭工這工種的興趣或需求?此建議就只基於香港需要更多家庭傭工?若沒有研究持持的話,那顯然就是一種偏見的體現,展示出主流族群加之於少數族裔的支配感——主事者可以隨意找一個低技術工作崗位來「安頓」少數族裔。

何君堯(資料圖片)

其後,何君堯在facebook補充,指自己的建議絕非貶抑任何族裔,否則外籍家庭傭工計劃也應受到同樣指摘。就此,誠如「01觀點」早前指出,外傭在港的待遇確實值得改善,但更關鍵的是,將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少數族裔與僅因特定政府計劃而來港工作的外傭等而論之,顯然是一種錯誤類比。正如有份出席會議的商人Abdull Ghafar Khan所言,那就是將香港人一分為二,帶種族歧見。

其實,要解決少數族裔求職難以及在職貧窮的問題,最治本的做法當然是從教育着手。不少少數族裔已親身說法,指他們發展事業時所面對的最大障礙是語言隔閡,而事實上,坊間念茲在茲、有助少數族裔學習的官方「中文第二語言(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課程,依然未出爐。若政府及議員真的要幫助少數族裔,應該藉教育等途徑助他們充實、發揮自己,以非僅視他們為補充某行業勞動力需求的「人力資源」。

【施政報告.觀點】欠「中文第二語言課程」 非華語學童困境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