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場傳譯不等於拒答英文問題 記協何必上綱上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昨天(7月3日),特首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前的會見傳媒環節中,一度表示將來或可安排即場傳譯,以免「浪費時間」使用英文回答已經用廣東話回應過的提問。平情而論,林鄭提出這個建議時的態度絕不輕蔑,無意貶低任何一種語言,她只是從實際角度出發,考慮如何能夠在短短的15分鐘內向傳媒提供最多信息;輿論因之即連珠炮發,謂之貶低英語,豈非無限上綱?

記協聲明全文。(記協網頁截圖)

就上述「小風波」,香港記者協會火速發表聲明回應,對林鄭的言論表示「極度遺憾」,認為「行政長官對英語提問的輕蔑態度令人無法接受」、「(英文傳媒)肩負監察政府報道事實真相的責任,行政長官假定回應英文提問只等同重覆(複)中文答案,同樣令人失望」。首先,翻看相關錄影片段,林鄭從沒指出或假定「回應英文提問只等同重覆(複)中文答案」,未知記協為何有此立論;此外,英文傳媒要監察政府、報道真相,這固然是事實,但信息相同(儘管語言不同)的答案出自官員與即場傳譯人員之口,到底有何分別?除非記協假定即場傳譯人員無法準確譯出官員的口頭信息,否則不應斷定林鄭的建議有礙英文傳媒工作;不過,這樣的假定當然不合理。

再者,即場傳譯並不等於「中譯英」,也可以是「英譯中」,故英文傳媒同樣可以提出中文傳媒沒有提出過的問題,絕不會失去發問權;既然官員仍然要用英語回答英文問題,網絡上有聲音謂林鄭推行「大陸化」,實屬過慮。總之,林鄭的提議純粹出於便利,技術上是否可行,當然可以再議,但記協稱之為「態度輕蔑」、「貶抑英文傳媒」,恐怕言過其實。

英文傳媒也希望從官員口中抽取精句,以包裝新聞,當然希望官員親自回答問題;以今次事件為例,香港電台英語頻道便以「林鄭︰用英文回答問題是浪費時間」為新聞標題,甚為搶眼,但林鄭的意思當真如此嗎?讀者可重溫林鄭原文,以得結論。(香港電台網頁截圖)

當然,從傳媒的生態與實際操作考量,從官員的完整論述中抽取「精句」,然後據之大書特書,也是記者工作的一部分,記協強調「英文傳媒及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記者,作英文提問有實際需要」,估計其弦外之音即在於此。然而,儘管政府有責任配合傳媒工作,但這裏所謂的配合,乃指提供資訊;至於提供有助記者包裝新聞、吸引讀者注意的精句,根本就不是政府的責任。

觀乎整場事件,與其說林鄭貶低英文、蔑視英語提問,不如說記協過於強調官員須以英語和記者「直接」對答。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和一眾高官精通英語,在沒有即場傳譯人員的情況下,若記者以英語向他們發問,基於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語文之一,他們當然應該、也有能力以英語回答;不過,「精通英語」不是出任行政長官的法定條件,假如有天特首之職由口頭英語能力稍遜者出任,記協是否還會否定即場傳譯的價值、謂這類安排會妨礙英文傳媒工作?再回頭想,英殖時期的香港總督均不能用廣東話與港人對答(其時中文也是法定語文),又有沒有人因此便批評一眾總督貶低中文、蔑視廣東話?

無論如何,林鄭月娥已為自己的「臨時動議」澄清,表明無意改變現行安排,事件亦應告一段落,各方的上綱上線言論,也應隨之而息了。

林鄭月娥原話︰ I think in future we'd better arrang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for this media standup because I kept on repeating the answers at each standup. I have answered exactly the same question in Cantonese, so I'm going to repeat what I said in Cantonese. But in future, the Director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may consider a better arrangement so that we don't need to wast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