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天價橋】政府申請17億撥款 成功爭取建長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今日(22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將會討論連接朗屏站的元朗市高架行人通道工程撥款,預料下星期展開審議及表決。這條天橋造價17億,成本高昂,備受質疑。建築師學會、規劃師學會、園境師學會、城市設計學會和測量師學會均反對政府提出的方案,並提出成本較低的替代方案,可是政府一意孤行,否定替代方案。建設行人天橋,實為便民之策,然而,如今這條天橋成本高昂,當局應三思其成本效益。政府雖有盈餘可用,但不代表可以亂花公帑,望議員慎重考慮在財委會的投票抉擇。

空間,在非商業中心的元朗會否可以留存?(黃妍萍攝)

天價建橋 效益成疑

針對元朗市中心行人活動頻繁,元朗區議會提出,興建一條連接朗屏站的元朗市高架行人通道,長約540米、淨闊6米,由西鐵朗屏站至教育路以南,沿元朗市明渠建造。在元朗安寧路、青山公路─元朗段和教育路的路旁興建6個行人接駁平台,提供樓梯、升降機和自動梯,以連接有蓋高架行人通道和地面行人路。根據討論文件,該天橋的工程費用為17億850萬元。比較荃灣大河道青山公路500米行人天橋的1.1億元造價,是次工程高出16倍。

工程造價之高,惹來不少議員批評。路政署在上月向立法會提交補充文件,解釋造價高的原因,是因為它較長和較闊。另外,明渠的地基工程只可在旱季進行。再者,工程範圍受地底溶洞所限制,使地基需要較深的樁柱

政府提出多項理據,讓工程造價高看來合情合理。然而,政府並非現在才知道工程涉及多個溶洞的問題。政府在2014年已就該項目進行了《元朗市行人環境改善計劃─可行性研究》,該報告提到2015到2017年進行的土地勘測資料顯示,擬建高架行人通道之地的地基所處的地質變化很大,部分岩石出現溶洞。政府明知工程地段複雜,仍然一意孤行,堅持興建如此高價天橋,不禁讓人感到奇怪。

元朗明渠本來臭味嚴重,現在已有改善,但日後被壓在天橋下,或會令味道被困,「屯門西鐵站也是建在渠上,那段路特別臭,遠少許見到陽光的地方已沒這個問題。」朱凱廸元朗社區幹事黎國泳說。此外,陳先生亦指建橋後橋身或會貼上廣告,影響景觀。(黃妍萍攝)

政府強調現時方案為最佳方案,不過,建築師學會、規劃師學會、園境師學會、城市設計學會和測量師學會均反對政府提出的方案。其中建築師學會、規劃師學會、園境師學會、城市設計學會在多年前已提出替代方案,興建一條長約180米、闊約6米的行人天橋,沿元朗市明渠連接西鐵朗屏站至元朗安寧路,並改善明渠兩旁的行人通道,按現時估算只需9億元,成本大大減低,但同樣可以疏導人流。不過,此替代方案在2014年討論時,有委員以設計過於四通八達、加劇店鋪伸延等理據,質疑替代方案,讓人費解。

按政府現時的方案,興建天橋不但成本高昂,同時,破壞該地段的景觀。按路政署於2016年就有關工程發表的行政摘要,工程需要砍伐37棵樹。此處原本為居民在區內的休憩空間,建橋後景觀將完全不同。另外,按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詮的說法,建橋會再放更多石屎於城市,違反世界潮流,同時,香港已有熱島效應問題,建橋更會令原來的通風廊消失。

勿讓「成功爭取」心態作祟 不做大嘥鬼

近年政府不時提出各種天價工程,不理工程帶來的負面後果和成效,實為不當。某些區議員又未有好好把握地區民情及需要,提出各種大而無當的社區項目,而求當成政績一部分,持有公帑卻未有認真運用,改善民生,非常可惜。

謝偉銓歡迎政府委任終審前非常任法官夏正民及倫敦大學學院建築和基礎建設政策教授Peter George Hansford組成獨立調查委員會。(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再者,某些項目的諮詢與申請撥款的時間相隔甚遠,令工程造價大幅上升。以是次項目為例,元朗明渠行人橋第一次諮詢在2009年,第二次諮詢在2013年,至今整個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現今天橋的造價與當年所估計的2億元相距甚遠,達致不合理的地步,究竟政府為何仍要執意興建此不合理的天橋,而不考慮其他可行的方案?

政府手握大量公帑,理應好好運用,改善民生。如今政府採取一個高價建橋的方案,成效備受質疑,還望議員審議這項工程的撥款時多加考慮替代方案,三思而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