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二代回鄉證 足解決一系列中港融合問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高鐵香港段即將開通,但近來卻一再傳出負面消息,令人擔心通車初期會有更多問題浮面,影響市民對鐵路長遠發展的信心。除了國內傳媒報道試車時間共耗1小時18分外,售票不便也廣受市民關注。一葉知秋,單由售票問題,已見中港融合尚存許多挑戰,有待政府梳理解決。但究其根本,這些障礙多屬技術問題,未能有效解決,很多時只是因為雙方存在信任問題,而非制度上不能克服,更遑論影響一國兩制實施。

馬時亨認為買內地段車票要收手續費,不會影響高鐵效益。(盧翊銘攝)

港鐵主席馬時亨擅長預期管理,縱使高鐵屢傳負面新聞,但仍不致於引發信心危機。但不論是不停站直達廣州南的列車班次不足,還是購買前赴18個直達站點以外目的地車票極為不便等問題,港鐵都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尋求解決方案,盡量免於不必要地減低高鐵的吸引力。

的確,要根本解決高鐵購票的問題,單純依賴港鐵還是難以成事的,還須香港政府主動介入,與國內部門協調。事實上,現時香港人在國內出行,最不方便的還是欠缺一張國民身份證。國內現時的二代身份證,與各類型的電子系統高度結合。只要有一部綁定二代身份證與銀行系統的手機在手,就可以借由各類通訊軟件的購票系統乘搭各類型交通工具,出入各種公私場所,包括搭乘高鐵。

5個將預留提供作專門辦理非以香港為發車或終點的內地段車票,惟港鐵仍與內地部門磋商,詳情有待落實。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香港人不能享受其中的便利,主因就是我們的證件系統無法與國內的二代身份證系統結合。港人一般持有的證件中,香港居民身份證的資料並不呈予國內的公安或信息部門;至於慣稱「回鄉證」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則與二代身份證屬於兩種不同系統,也是難以結合使用。

國內政府或大型機構處理港人事宜時,一般會有系統專門特別處理回鄉證;為方便港澳居民,部分民營機構也會有特別處理互聯網訂購的方式,如在證件後加 0 至 18 位數(現時的二代身份證為18 位號碼證件)。但當港人要使用服務時,往往要在特別櫃枱,接受特別接待,才能享用正常服務,而不能刷機就過,頗為費時失事。

大陸為方便港澳台居民,其實一直在想辦法促成證件系統結合。以「二代台胞證」為例,其基本構思就是把台胞證提升至 18 位,與二代身份證的數位系統看齊,乃至加入 NFC 感應晶片,再作結合作業,令持台胞證的公民可以「無痛」在國內乘搭高鐵及國內航班。

兩會期間,除了「二代台胞證」提案,回鄉證與二代身份證的結合方案,也是有提及的。其中民建聯的兩會提案就提到:「參考二代台胞證的做法,考慮將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經調整後即可作為內地身份證明文件,與內地身份證有同等效用,以便利在內地的教育、工作和生活。作為過渡性措施,中央政府可呼籲及要求各公營機構及各行業所有主要的服務營運商,在提供電子服務平台時,必須確保能兼容港澳通行證。」

(資料圖片)

當然,這個做法還是會引起部分港人對私隱問題的憂慮。但鑒於港人向內地申請回鄉證時,已把所需的資料呈予內地公安部門,結合回鄉證與二代身份證系統,實質上並沒有呈交任何額外資料,應該是較為穩妥的做法。

但長遠而言,國內以身份認證為基礎發展的科技技術,將會滲透到社會文化、交通、經濟、環境保護、政治每個生活層面,香港人若然不能根本性解決兩地身份認證系統不一的問題,就較難真正融合到國內的高速發展當中。到底是爭取二代回鄉證,還是更徹底地使用以二代身份證為基礎的新版香港身份證——這當中的取與捨,值得社會盡早展開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