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戲棚憂再現垃圾山 「減塑」勿忘膠餐具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青衣戲棚快將舉辦,近日焦點竟落在出現多年的「垃圾山」。在社區高度關注的情況下,今年成立的區內關注組最近建議市民「裸買」小食(即自攜餐具)。雖然近年有外賣平台及餐具租借公司自發提倡「裸買」食物及停用塑膠餐具等,但相比其他地方的做法,香港政府在減用即棄餐具方面實屬「走得太慢」。

「青衣戲棚關注組」呼籲市民自備餐具,減少垃圾。圖為去年丟棄垃圾的情況。(「青衣島民」Facebook圖片)

政府近年開始提倡源頭減廢,包括向塑膠袋徵費、局部停售樽裝水及研究垃圾徵費計劃,惟未見針對即用即棄餐具的措施。《2016年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列出,塑膠餐具(包括發泡膠製)棄置率上升了0.9個百分點,佔整體廢塑膠的比率近一成,相比2005年的5%大幅遞增一倍。綠色和平跟進連鎖食肆濫發餐具的項目主任朱江指出,港人每日丟棄的即用即棄餐具重達200公噸,一年的重量加起來相當於近4,000架雙層巴士。綠色和平去年進行調查,揭露八大快餐連鎖店派發塑膠數量驚人,單是麥當勞就日派49萬件,全年超過兩億件。

連串事件開始喚起社會對「減塑」、「走塑」的關注,其中一個例子是舉辦無飲管日和自攜不鏽鋼飲管。另一環保組織綠惜地球今年去信網上外賣平台,呼籲在訂單上加入可拒絕餐具的選擇,至今最少有三間外賣平台響應。社會各界開始積極配合,但何解政府仍然不為所動,要市民「自己塑膠自己救」?

環境保護署去年聯同商界環保協會推出《大型活動減廢指南》,鼓勵活動主辦單位制訂廢物管理措施,實踐減廢和推動乾淨回收,同時針對七人欖球賽、香港美酒佳餚巡禮等八大盛事進行減塑活動。不過該指南並未訂立明確的減廢目標及獎罰機制,被批欠約束力。港人對節源減廢的意識不高,政府計劃僅限鼓勵性質,力度不足,難以降低總體廢物量。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指出,單單針對盛事並不足夠,治本的方法是淘汰即棄餐具。

foodpanda董事總經理 Arun Makhija(中)認為,作為外賣平台,需肩負環保責任,鼓勵清費者減少使用即棄餐具。(張雅婷攝)

多國政府紛「停塑餐具」  英女王令王室先試行

全面「停塑餐具」的地區例子眾多。紐約市政府於2015年開始,落實禁止出售或使用含聚苯乙烯成分的即棄發泡膠餐具。2016年起,台北巿政府大樓的各部門,全面停用即棄餐具和膠樽水,員工須自備環保餐具;而環保署亦通過明年起堂食禁用飲管。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身體力行,推出王室減塑計劃,白金漢宮及王室轄下企業全面禁用即棄餐具。至於正式成為全面首個禁止售賣塑膠餐具的國家,將會是法國,相關法例會在2020年生效。

餐具作為生活的必需品,本應與膠袋及膠樽等同受政府正視。在香港,卻沒有任何針對塑膠餐具的法例,或由政府落實的減塑餐具措施。外國例子顯示,香港貴為國際大都會,在有關方面的發展遠不及其他地區。政府宜考慮於部分部門及塑膠餐具消耗量大的食肆,作「禁塑」試驗,而最終目標是全面禁用塑膠餐具。

台北市政府補貼資助 大專院校響應

無可否認,要改變市民生活模式,端視乎市民的意識,故除強制推動法律,從教育入手也是可行的做法。台中市法例要求私立學校禁止使用塑膠類免洗餐具,包括杯、碗、碟、盤和餐盒;公立學校的範圍更擴至刀、湯匙、叉、筷子。台北市的「禁用一次性餐具」計劃獲政府向學校補貼資助,有九間大專院校響應。在院校推行有關措施,既能減廢,更能培養年輕人減少用膠的意識和習慣。

歐盟今年1月公布「減塑」計劃,首批產品為塑膠飲管及各類餐具,目標是在2030年前所有塑膠包裝都被回收或再利用。在「減塑」的大趨勢下,政府應多方面考慮「減塑」的範圍,訂立確實的長、短期目標,並正視日益遞增的塑膠餐具棄置量。除提供誘因外,政府亦應推行更有力的措施,而非流於鼓勵性質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