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察】社交媒體私隱漏洞大 Facebook等公司欠自律
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都是近年火速冒起的網路社交媒體。這些網上平台的大部分功能皆屬免費,而且可以即時與朋友分享訊息、圖片、影片等多媒體資訊,吸引了不少用家。但在方便背後,這些媒體所收集到的用戶個人資訊卻漸漸發展成為龐大的數據庫。這些數據一旦外洩或被不正當利用,將會成為嚴重的私隱問題,不得不認真注意。
現時,社交媒體公司從用戶中能得到的資訊量遠遠超出我們所能想像。雖然這類媒體多屬免費,但在使用時須填上眾多私人資料作帳號登記。除此之外,用家在使用社交平台時所作的動作,如私人訊息、瀏覽、交易紀錄等都一一被記錄成為龐大的數據庫。可想而知,大量收集到的資訊埋藏了重大的私隱危機。
不少香港人有錯覺認為,西方的社交媒體公司在資訊保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能很好的保障自己的私隱。有一些人更相信它們比中國的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QQ等在保護資訊和個人私隱方面要遠遠優勝。然而在事實上,無論是中國或是西方,社交媒體在營運時都普遍存在着私隱漏洞。以港人甚為熟悉的Facebook為例,就一直未有好好監管與保護這些資料,甚至利用它們製造巨富,建成市值近5,000億美元的王國。
近日,美國在徹查俄國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時,就發現了大量俄國資金曾在Facebook平台上購買廣告,有意地散佈有關於總統選戰的資訊,消息更指達1.26億的美國用戶曾看到這些資訊。這場風波令大眾重新關注這個早已存在的私隱問題。《紐約時報》於本月21日就登出一篇前Facebook員工所撰的文章,該文揭露Facebook並沒有積極保護用戶私隱,並且樂於出賣這些資訊給其他公司。例如曾經風靡社交平台的社交遊戲像Farmville、Candy Crush等能輕易地從用戶身上得到重要的私人資訊。一方面用家在同意這些遊戲的使用條款時往往漫不經心,另一方面Facebook公司也沒有積極的方法和意識去保護資料,只要問題未有被揭發而釀成大新聞,便對之姑息。
不論是中國或是西方流行的社交媒體其實都埋藏着不少私隱陷阱,單靠媒體自律並不足夠。現代社會在處理這類科技問題時,應該從司法與教育兩方面着手填補私隱漏洞。例如限制社交媒體所能搜集的資訊、規管其使用與轉售的途徑。不過歸根究底,社交媒體營利必須依靠這些資訊,故此最重要的還是提高網路用戶有關私隱方面的意識,令他們充份了解使用平台背後可能冒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