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執行的時間到了 如何解讀李飛講話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11月16日出席《基本法》研討會並發表逾萬字的演說。(羅君豪攝)

在近11,000字的演講中,李飛有系統地闡述了多個重要概念,其中包括黨國關係、中央與香港關係、憲法與《基本法》等重要命題。對很多人來說,李飛的講詞可以說是長篇大論的「黨八股」,香港人聽起來難免覺得沉悶,但這篇「黨八股」包含的政治信息,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首先,我們不要低估十九大之後中國正在或即將發生的變化。對中共來說,這次十九大是改革開放之後最關鍵的、具里程碑意義的會議,確立了以後幾十年的發展綱領,處理了多個領域一系列問題的基本原則,更清晰地將各種工作的輕重緩急做了明確說明。中央和習近平的治港理念,在十九大已異常清晰,餘下的就只是執行的優次和方式而已。因此,李飛這次來港,其實帶有濃厚的「宣旨」意思。

泛民中有人認為,李飛這次來港主要是面授機宜,要求港府展開《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其實,若以李飛的整個講辭考慮,他代表中央傳遞的信息,遠遠不只是23條立法。

在發言開首語後,李飛用了相當長的篇幅講述中共十九大,清晰地說清楚黨國關係,似乎旨在向港人講清一國兩制中「一國」到底是什麼。他放下了京官過往來港發言時的審慎與避忌,毫不掩飾地強調中國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要求港人「尊重國家憲法、維護國家憲制秩序……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現實」,間接指出中共才是領導香港的最高權力。

以這樣的「一國」解說為基礎,李飛就中央與香港或「兩制」關係解說得更為淺白。他一方面強調一國兩制是十九大定下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之一」,一方面坦率地說國家與香港就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前者對後者實施「由上而下的憲制性管治」。 因此,特區的憲制文件《基本法》,只是國家憲法的一部分;憲法不只是管內地,也管香港。憲法比《基本法》大,是它的母體,港人在肯定《基本法》的重要性時,也要尊重憲法,而且必須擁護它。

他最後才談到23條。

李飛用了相當長的篇幅講述中共十九大,清晰地說清楚黨國關係,似乎旨在向港人講清一國兩制中「一國」到底是什麼。(視覺中國)

必須修正「法律缺失」

在過去的一段日子,北京高度重視對國家安全的保障。李飛承認香港是較「特別」,但「再『特別』,對於國家也應當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香港特區要落實《基本法》的規定,完成其憲制責任。李飛把這種責任形容為既是法律的、也是政治倫理的,其中最重要、也最為傳媒關注的,正是他所說的「通過制定法律並嚴格執行法律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也就是要求香港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李飛認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落實一國兩制的兩個基本點。而其中首要的基本點,必須藉由國家安全條例實現。香港遲遲未能為23條立法,是他所說的「法律缺失」,必須即刻修正。

自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執政以來,新一屆領導集體的特色已有異於前代,他們既沒有「文革」、也沒有「六四」的包袱,在不少問題上都不介意用最坦率的方式「攤開講」。李飛這次訪港,明顯是為落實以十九大報告內容為指引的治港新理念打響頭炮。他以「法律」或憲法作為支點,接下來的,應該是在政治上推動。如果經過一番努力,依然寸步難行,李飛的法律手段,便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最後方法,也就是由人大直接替香港立法。

面對中共傳來的如此強硬信息,香港社會必須嚴肅面對。至於如何理解中央的精神,靈活而有效地執行,則是對林鄭政府管治能力的「考牌作」。然而,以這次李飛南下講話為例,特區政府高層似乎對他會述及第23條一事所知不多。林鄭月娥更一直強調現時不是就23條立法的理想時機,直至在李飛講話之後,其問責團隊才紛紛轉變口風。若然林鄭及其團隊沒有事前理解、評估李飛此行目的,到現時才後知後覺的話,可說太過缺乏政治的敏感度了。

《基本法》第23條立法,無疑是至為艱巨的工作。但同是特區的澳門,早已履行其憲制責任;對中央而言,香港回歸已20年,23條的問題不能、也不應再拖延下去。

現實上,香港不少市民也明白,23條立法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它始終是香港人心中的一條刺,對於有長久反共傳統的不少民主黨派及其支持者而言,對23條心存戒心,也是情理之中。

《基本法》第23條立法,無疑是至為艱巨的工作。(鄭劍峰攝)

完善人權法 建立有效機制

要順利進行23條立法,首先應做好全面諮詢的工作。建制派與泛民,應該盡早就立法形式達成共識。目前,建制對泛民以往一直堅持的以「白紙草案」形式立法,已沒有太大爭議。若然能以白紙草案方式,完成23條中規管的七項罪行的立法工作,社會便能有充分時間討論並釐清灰色地帶。同時,社會各界可以在此情況下,達到盡快落實政改的共識,雖然23條立法與雙普選並非捆綁的議題,但是兩者都需要建基於同樣的互信基礎。

另一方面,政府應考慮在推動23條立法的同時,全面檢討及完善現行的人權法案,建立有效機制,確保人權獲得全面保障。當年23條立法的一大爭議,即在於條例是否符合《約翰奈斯堡關於國家安全、言論自由和獲取信息自由原則》;另外,臨立會在回歸後也因為原來的《人權法案》與《基本法》相牴觸而終止實施部分條款,並引起爭議。政府若能在推動23條的過程中,主動完善人權法,相信能令更多市民安心。

如果香港人曾經因為種種原因,未能了解回歸的政治意義,也缺乏研究回歸的政治過程,便會難以把握歷史賦予的契機,甚至對一國兩制產生不少誤解;那麼,李飛的講話,雖然忠言逆耳,但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雖然,香港人可能不習慣李飛的語調,但香港社會理應相信,李飛是帶着善意來港的,旨在推動香港社會整體向前發展,更具自主能力地參與國家事務。他希望香港能開始認識中國、認識自己,開始積極作為中國的一員,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不認為這是恐嚇,但也不會只是隨便說說。就好像我們認為「全面管治權」與「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並沒有任何矛盾,一國兩制本來就是要說明兩制之間,確實存在不少雙方都無法輕易認識對方意思的事實。既然如此,或許香港人真的要加緊認識國家的想法,而中央政府亦應該繼續保持一定的耐心,操之過急會得不償失。就好像十九大報告裏提到的戰略定力,這應該依然是中共逐步改變香港人認識的主要方法。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11月20日出版第87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