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林鄭理財新哲學 不如向韓國總統文在寅學習
韓國政府在周三(8月2日)公布一系列加稅措施,針對性地調高大企業、富人的稅率,以應對日益加劇的貧富矛盾挑戰,雖然有關建議仍要闖過國會一關,但在在顯示文在寅的改革決心與魄力。相比之下,香港的貧富矛盾比韓國更加尖銳,政府坐擁九千多億元財政儲備卻不斷「喊窮」,不願意提供更全面的民生政策,曾經表示將有理財新哲學的特首林鄭月娥,應該多多學習文在寅的經驗。
針對財閥與富豪 加稅紓貧富矛盾
按照韓國政府的一籃子加稅建議,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年度應納稅所得收益超過2000億韓圜(約13.9億港元)的大企業,邊際稅率將由22%調高至25%;至於個人所得稅方面,年收入約3億韓圜(約200萬港元)的高薪階層,稅率將由38%調高至40%,年收入5億韓圜(約350萬港元)的「打工皇帝」,稅率更會由40%升至42%。此外,韓國當局更會調高針對擁有多個物業的資本利得稅稅率,持有3個物業以上的人士,資本利得稅率將大增20個百分點,以遏抑部分大城市的樓市泡沫。
今次文在寅政府出重招加稅,顯然是衝著當地大財閥與富豪而來。正如《01觀點》曾經指出,今年5月才上任的文在寅,最大挑戰除了是朝鮮核問題、中韓關係轉差等外部挑戰之外,同樣重要的是內政問題,特別是近年韓國經濟表現差強人意,如剛剛公布的7月韓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便跌至49.1的收縮狀態,加上貧富差距擴大、財閥壟斷經濟令年輕人看不到出路,形成如山民怨。文在寅的前任、前總統朴槿惠捲入貪腐醜聞,只是造成她被趕下台的導火線,韓國民眾對當地民生經濟表現的怨氣,是朴槿惠「不得善終」的關鍵。
正因有朴槿惠的前車之鑑,文在寅在上任後自然更急於「找數」,推出一系列稅務「辣招」以圖紓緩民眾對貧富矛盾惡化、大財閥巧取豪奪的不滿,並藉此增加政府稅收,挪騰更多資源,實踐其五年施政計劃中,將韓國打造成「共同富裕的經濟、普濟民生的國家」等目標。
只是,文在寅要推動其加稅大計,仍要經過國會通過,但這一關並不易闖。因為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在韓國國會內只佔四成議席,在根深柢固的保守勢力、財閥影響力之下,加稅建議能否獲得通過,仍存疑問,現在只能走着瞧。
但從香港的視角看,文在寅的決心,實在值得特首林鄭月娥多多學習。林鄭月娥在競選期間,曾經提出會有理財新哲學,政府的儲備應使則使,她在上任後馬上推出36億元的教育撥款,正正反映了其新哲學,但在稅務政策如何改革方面,林鄭月娥似乎仍未有具體的策略,如果她要從社會整體利益上作宏觀的思考,而非「掌櫃式」地緊盯個別的稅收項目,她就更應該參考文在寅針對富裕階層的加稅政策,作為調整香港稅制的主要思考方向。
理財新哲學 應敢於為民生承擔
或許會有人質疑,香港政府已坐擁巨額儲備,為何還要加稅?面對香港扶貧、安老、教育等種種不足,要解決問題在在需財,例如林鄭月娥當政務司長期間拒絕推行全民退保,就是因為擔心財政負擔太重,在低稅制之下,政府財政極可能入不敷支。如果政府積極地改革稅務政策,在考慮調低中小企業稅務負擔的同時,調升對大企業的稅率,藉以增加政府稅收,政府就可在收入再分配上發揮更大作用,真真正正地「還富於民」。
事實上,就連香港首富、長實主席李嘉誠亦早已大打「開口牌」,建議政府提高企業所得稅1至2個百分點,將增收所得做好醫療和教育等民生項目;況且,香港的對手新加坡亦早已跳出和香港鬥低稅率的思維,針對性地向富人加稅,以紓緩貧富懸殊、扶助低收入階層。有韓國、新加坡的先例,透過加稅促進社會公平,這個議題在香港真的碰不得嗎?文在寅要加稅,尚且要面對國會的難關,但香港作為行政主導的政府,建制派更佔了過半數議席,就只差林鄭月娥有沒有如文在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等領袖的決心與信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