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還香港人有希望的未來 林鄭還要做什麼?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周三(7月5日),亦即她上任後第五天,到立法會出席當上特首後的首次答問大會,最教外界眼前一亮的,是林鄭月娥與大部分泛民主派議員都有良好的互動,一改梁振英在位時,每次到立法會都與泛民主派劍拔弩張的局面。政府與泛民主派修好,固然是修補社會撕裂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林鄭月娥要追求的,不單是政治上的和諧,更加要下決心化解社會的一系列深層次結構矛盾,還香港人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資料圖片)

林鄭月娥出席當天的立法會之後,她在新開的Facebook專頁中寫道:「好耐無試過咁平靜」。的而且確,最近幾年的立法會答問大會,都非常不平靜,因為在梁振英擔任特首期間,他共出席了19次立法會答問大會,但幾乎每次到立法會,都和泛民主派鬧得劍拔弩張,雙方對罵互斥已成家常便飯、議員被逐亦不是什麼新鮮事,更發生過議員黃毓民擲杯、令答問大會要腰斬的場面。

特首林鄭首次議會答問 表現值得肯定

但林鄭月娥上任後的第一場立法會答問大會,除了「常客」梁國雄被逐之外,整場答問大會都在平和的氣氛下進行,而大部分泛民主派議員,更加罕有地站立迎接林鄭月娥進場,以示對她的尊重,這是梁振英任內難以看到的。

這樣的改變,顯然不是在偶然下發生,而是經歷了一段如鴨子划水的過程,才促成了這個「好耐無試過咁平靜」的場面。促成這個改變的其中一個助力,相信是林鄭月娥當選後,便開始設法兌現她每年增加50億元教育開支的承諾。據了解,林鄭月娥在正式上任前,已經頻繁地與教育界就此溝通,用心聆聽其意見與訴求,如增加常額教師教席、資助就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等措施,都正面地回應了教育界的聲音。

林鄭月娥此舉,不但幫助她樹立以民生為本的施政形象,在政治上也是一個聰明之舉。因為教育問題既是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而教育界更是傳統的泛民主派票倉,林鄭月娥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就如何運用新增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界溝通,尋找出彼此之間的最大公因數,為她重新打開了與泛民主派的對話之門,為未來的合作,開啟了一個良好開局。

無怪代表教協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亦認為,林鄭月娥在這項政策上表現得「有傾有講、有商有量」,而今後特區政府的各項施政,亦應如此。

因此,林鄭月娥上任之初的表現,值得肯定,因為她展現出真正屬於她的施政風格,今天的林鄭月娥,不再是梁班子中那個強悍、甚至令人覺得剛愎自用的林鄭月娥,而是當初那個善於溝通、親和力佳、執行力強的林鄭月娥。當然,這只是林鄭月娥一時的表現,她在未來五年任期是否都可以如此,仍有待時間驗證。但值得留意的是,林鄭月娥與泛民主派修好,不但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更是中央政府希望林鄭月娥做好的事。

(資料圖片)

修補撕裂是港人所願 也是中央的希望

事實上,過往香港社會對中央的治港政策取態,抱有不少疑問,特別是梁振英以鬥爭思維治港的五年間,就有不少人認為,是中央要求梁振英這樣做的,就算去年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表明泛民也是建制一部分、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期間主動與泛民主派代表會面,以至內地當局向泛民主派人士發還回鄉證,仍有不少人相信中央仍盼香港繼續鬥爭下去。但對於香港人心中的這個疑問,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卻給香港人一個最權威的答案。

在7月1日的回歸紀念日,習近平在新一屆政府就職禮上發表了講話,但外界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習近平如何談論港獨問題,以至會否催促林鄭月娥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等。惟更加值得香港社會留意的是,習近平以顯著的篇幅,談論到香港的社會撕裂問題。

「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只有凡事都着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解決問題。從中央來說,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和氣致祥,乖氣致異」。香港雖有不錯的家底,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也面臨很大的挑戰,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只有團結起來、和衷共濟,才能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

─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講話節錄

(資料圖片)

習近平在講話中,既表明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的重要性,強調「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這番話,顯然有別於過往「求大同、存小異」的說法,而背後的微言大義,相信是中央理解到香港的獨特性,就如習近平在其講話所指般,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制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

這段講話,相信香港人都了解習近平在說什麼,因為香港事無大小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正正是梁振英治下香港的寫照。而從習近平的說法可見,中央已經確確實實地看到,再這樣撕裂下去,只會對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構成嚴重的障礙。因此,習近平為香港修補撕裂,作出了一個一錘定音的清晰標準,就是「和氣致祥,乖氣致異」,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中央都願意與之溝通。

習近平此言,既是向泛民主派亮出了一條明確的底線,就是泛民主派不是中央眼中的敵人,只要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萬事好商量;同時,也是向林鄭月娥發出了一個清楚的訊息,就是中央也理解香港的意見多元、也願意和香港各黨各派溝通,林鄭月娥不應再受一些鬥爭主義者的雜音所影響,可以以最開放的態度、更靈活的手腕,尋求一切有利於修補社會撕裂的辦法。在這個背景下,林鄭月娥自然可以更加放膽地,摒棄梁振英的鬥爭思維,與包括泛民主派在內的社會各界求「和」,而不再求「戰」,朝着大和解的方向逐步邁進。

(資料圖片)

政治矛盾僅表徵 深層次結構矛盾待解

雖然,林鄭月娥重新營造政治上的和諧,是香港社會以至中央政府的共同願望,但要真正修補撕裂,這卻遠遠不足夠。因為正如《香港01》多次指出,造成香港的嚴重撕裂,政治矛盾只是表徵,更根本的是由於社會利益分配不均,引致一系列深層次結構矛盾不斷加劇惡化。

或許有人覺得,「深層次結構矛盾」這個說法有點抽象。但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卻極為形象化地,把這個問題說得非常清楚,就是:「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

要知道,以內地官場的語境來看,這番話是對香港相當嚴厲的批評,既指斥香港商界的不思進取,只懂得依靠金融、地產等「老本」過活,最終只會坐食山崩;也是表明對回歸以來,歷屆政府對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不力,推動香港經濟升級轉型不彰的不滿意。習近平以「比較突出」來形容香港的住屋、民生問題,更是點出歷屆特區政府在這些方面的嚴重缺失。

由於經濟升級的遲緩、民生狀況不斷轉差,造成了香港人對現況的不滿,以至對未來失去希望,社會各個層面所積累的負面情緒,為各種偏激、以至極端的主張提供滋長的養分。本來和衷共濟的香港人,漸漸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顏色」,而梁振英的鬥爭思維,激化了不同「顏色」之間的對立,並在鬥爭思維的推波助瀾下,彼此視對方為仇敵、指摘對方要為香港當前的窘境負上全責。但問題的根本,是特區政府對社會利益分配不均袖手旁觀、令情況持續惡化所造成,其實每一個香港人,都是受政府施政缺失所累、受鬥爭思維影響的受害者。

故林鄭月娥要修補社會撕裂,她設法與包括泛民主派的社會各界修補關係,固然是在所必須,今次她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的表現,以至她為了促成此事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步,今後她在政府的施政作風之上,應該繼續秉持這種與各黨派都「有傾有講、有商有量」的態度,才能重新理順遭梁振英破壞的行政立法關係,令政府施政重上正軌。

但真正關鍵的是,林鄭月娥面對社會上的一系列深層次結構矛盾時,能否想清楚問題的核心,以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如住屋問題,到底是居屋賣得太貴、私樓起得太細,還是政府一直以來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香港經濟升級轉型緩慢,是自由市場所造成的結果,還是政府以自由市場作遮醜布,掩飾自身推動創新科技的不力?

林鄭月娥應該跳出她過往的「政務官」思維,莫以為單靠一些小修小補的措施,可以化解諸般深層次結構矛盾,而是要成為一個有所擔當,具有領導力,帶領香港迎難而上的領袖,為香港人治癒梁振英所帶來的傷痛,重新勾畫出對香港未來的美好憧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7月10日出版第6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