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年 一國兩制「失敗地成功」
剛過去的周六(7月1日),是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若說市民是「熱烈」地慶祝,更現實的是懷着複雜的心情度過這天。特別是這些年來,面對政制發展遲緩、樓價不斷攀升、貧富矛盾加劇,一些人會懷疑,這是否意味「一國兩制」失敗?但諷刺地,香港回歸之後的各種折騰,是以一種失敗的方式證實了「一國兩制」的成功。
在上周五(6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出席了盛大的晚宴,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當社會的焦點,都放在習近平的訪港行程與他的一言一行的同時,有另一則新聞,可能更加觸動港人的情緒,就是港府的差餉物業估價署同日公布,最新的樓價指數為333.1點,意味回歸20年以來,香港樓價升了一倍。若說1997年的時候,香港的樓價是高燒得陷入瘋狂狀態,當下的香港樓市,就是比瘋狂更加瘋狂。
看到如此高昂的樓價,不少港人自然難以由衷地謳歌香港回歸20周年的成就,更多是慨嘆這20年來,普羅大眾的日子其實不好過,生活水平並沒有「與時並進」。20年來,本地生產總值升了大約八成,但香港的個人收入中位數,只是增長約六成而已。
香港人一向信奉「獅子山精神」,以為勤奮刻苦,就可以開創出更美好的明天。但這20年告訴香港人的卻是現實的殘酷,就是任憑你再努力,也未必能分享到相應的經濟成果,換來的只是「世界第一」的最長工時,還有日益嚴峻的貧富懸殊問題。
習近平在7月1日當天發表講話,以嚴厲的用詞指出香港的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反映就連中央政府,都對此不滿意。
除了經濟、民生方面得不到滿足,一些港人更失望的是政制發展遲緩,經歷2014年的雨傘運動、2015年的政改方案在「等埋發叔」鬧劇下失敗收場之後,香港社會仍就何時重啟政改、若再啟動政改是否又要依循人大「831方案」而爭論不休,對於《基本法》所承諾的最終達致普選目標,港人根本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終點。
故此,回歸20周年紀念教香港人五味雜陳,當官方不斷宣揚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在香港是如何成功地落實,不少市民在情感上實在難以接受這樣的香港,就是官方所說的一國兩制成功模樣,甚至有人會覺得「一國兩制」是失敗的。只是,若重新梳理「一國兩制」實踐20年來的得失,現於人前的是一個極其諷刺的現實,就是市民所切身體會的香港種種失敗,卻反映出「一國兩制」的成功,變成了一種「失敗地成功」的弔詭狀態。
香港政經皆折騰 「一國兩制」是得是失?
什麼是一國兩制「失敗地成功」?就以港人最揪心的樓價問題來說,「一國兩制」保障了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而在具體的執行上,港府則奉行了「大市場、小政府」的施政方針,就連市民的居住問題,亦不負責任地推卸給「自由市場」處理,透過置業主導的房屋政策,推使市民到私人市場置業,以解決其住屋需要。
與此同時,本港商界亦不思進取,至今普遍仍抱?上世紀70、80年代的「hi-tech揩嘢」心態,在開拓新興產業上嚴重遲緩,大量資金以至心力都放在房地產投資之上,令香港漸漸變成了一個房地產行業近乎獨大的經濟形態。
在港府放任無為、地產商予取予攜下,「一國兩制」保障了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卻異變成樓市深度綁架經濟民生的局面。習近平的七一講話直指,香港「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商界聽到了嗎?
至於在政治上,港人所感受到的政制困難,也正好是一國兩制「失敗地成功」的顯例。自回歸以來,香港經歷了三次政制改革,但只有2010年的一次才獲得通過,2014年的政制發展爭議,更演變成了歷時79天的雨傘運動,令香港陷入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動盪。及後政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地將根據人大「831決定」草擬的政改方案提交上立法會,最終一如預料未能通過,在70名立法會議員中只取得8票贊成票,政制發展繼續原地踏步。
而這次失敗,也相當程度反映出「一國兩制」的成功。全國人大雖然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在「一國兩制」之下,其決策在香港卻非暢通無阻,人大「831決定」就是被香港立法會所否決。而香港對於中央政府的一些政治要求,無疑是第一次的政改方案也好,以至《國家安全法》立法,也就是所謂的23條問題,香港也在「一國兩制」之下,向中央「說不」了20年。縱使其客觀結果,不但是香港陷入了沒完沒了的政治爭議、中央政府與香港的關係也出現了問題,但這些「失敗」,正好彰顯了「一國兩制」的有效實施。
香港如慢跑兔子 兩制的最大挑戰
然而,這種「失敗地成功」的「一國兩制」,與「一國兩制」的真正成功,似乎有點漸行漸遠。鄧小平當初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目的是要畫下一條模糊的政治界線,藉以緩衝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矛盾,容讓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至少有「50年不變」的空間,將兩地的發展差異逐步拉近,特別是要將當時仍然一窮二白的中國內地,追上較為文明先進的香港。
只不過,香港回歸中國20年以來,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發展步調卻千差萬別。雖然中國內地在政治、法治改革仍然明顯滯後,但在促進經濟、改善民生方面,卻是有飛躍式的發展,不但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民眾的生活水平亦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以至在滅貧方面,中國內地亦成為了首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將貧窮人口減半的國家。
相比之下,香港在這20年間,卻在政府失去領導力、商界的不思進取之中陷入停滯,甚至不進反退的狀態,亦因為社會利益分配不均所引發的深層次結構矛盾,為各種激進聲音例如港獨提供了不斷滋長的養分,令香港政制發展倍添障礙。
即使香港的法治水平仍明顯優於內地,但習近平確實顯示出大力提升內地法治水平的意圖,特別是在平反冤假錯案,以至司法體系改革上,都已漸漸見到一些成績。過去20年,香港與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已大大收窄,在接下來的10年、20年,香港與內地的發展,特別是在法治水平的差距,又會是怎樣的狀態?到了2047年,即「一國兩制」實行了50年的時候,香港能拿出什麼強而有力的理據,要求繼續實施「一國兩制」、捍衛香港的獨有生活方式不變?
因此,「一國兩制」在這20年來「失敗地成功」,對香港是一個強烈警示。要保障香港這一制,依靠的不是中央的「恩賜」,而是香港本身必須自省自強,以實績顯示香港的一制是充滿生命力與正向能量,能夠與內地的另一制分庭抗禮,走一條與內地截然不同,而且能夠「成功地成功」的發展道路。
捍衛香港獨特性 政府商界責任重大
對此,港府固然責無旁貸。正如《香港01》社論亦曾指出,新任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當一個具「領導力」的特首,依據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利益,在房屋、扶貧、安老、勞工權益、產業政策等議題上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在需要觸動既得利益時要有所擔當,敢於作為,促進社會利益分配趨向平等,從根本上解決一系列深層次結構矛盾,讓每一個香港人都相信,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可邁向市民生活富足安穩、社會公平和諧的美好未來。林鄭月娥更要設法修補社會的撕裂,一如習近平所要求般,對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的黨派,只要願意擁護「一國兩制」,都要與之溝通。只有改善民生、社會團結,才能夠為捍衛香港的一制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香港商界亦要負上極大責任,因為商界若繼續因循守舊,以為可依賴地產、金融等「老本」過活,但國際上不少例子都說明,這條路根本行不通。日本經濟泡沫在1990年代爆破後,迷失至今仍迷途未返;以至金融海嘯後,帶動美國走出困局的是充滿活力的創新科技產業。如果香港商界繼續不思進取,沉迷在地產、金融資產收益帶來的虛幻繁榮,對投資創新科技、推動香港產業發展的多元化,仍冷淡以對,那麼,當中國內地新興產業發展有成,特別是創新科技發展躋身於世界前列位置之時,遠遠被甩在後頭的香港,還能有什麼本事說香港的一制,較內地的一制仍然獨特優越?
除了政府與商界外,此更是每一位香港人都要思考的問題。香港的代議士們,是繼續淪為被民粹牽?走的政客,還是為香港前途有所取捨的政治領袖?香港的公務員們,是繼續當習非成是的官僚,還是為香港市民有所承擔的公僕?以至普羅香港市民,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為社會發出一分熱、一分光?如何將「一國兩制」由「失敗地成功」,變成真正的成功,這將有賴所有香港人的共同努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7月3日出版第67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