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手筆記】阿豆老師說生命哲學

撰文:黃兆聰
出版:更新:

16/12 (六) 【01哲學】過渡時代的煩悶青年與民初知識份子的自殺論

自殺行為一向受到各界人士關注,而這題目早於過百年之前就已經成為社會問題。看似敏感的話題,阿豆老師在講座中從歷史、宗教,再到哲學一一解讀,讓現場參加者都聽得津津樂道。

講者張歷君教授

上月中,01哲學邀請到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任教的張歷君教授出席講座,與參加者一同探索民初知識份子在「自殺」議題上的思想。張教授被學生和朋友稱作「阿豆」,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之一。出席講座的參加者,有的是學生,有的是記者,有的是教師,大多都為了聽阿豆老師的分享而來。

張歷君教授的研究工作可謂獨闢蹊徑。他認為,民國思想史研究必須放在一個跨東亞各國的、乃至更寬廣的關聯到歐洲同時期思想進程的框架上展開。而通常的民國思想史研究往往犯了簡化的錯誤,只關注宏大論述和大事件,無法從思想家生活經歷的細微處、不同國家文獻與文獻之間的關聯、東亞知識分子共享的文化語境來考查問題。例如「生命」這個詞,如果不從當時東亞知識分子共享的對這個詞的理解出發,就無法認識思想家寫文章時用「生命」這個詞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以此獨特方法出發,張歷君教授圍繞當時在思想家的文章中常常出現的「自殺」這個詞,勾勒出一幅中國與日本文化界相互連通的思想網絡,解釋了瞿秋白等民國思想家寫作「自殺論」的旨趣究竟是什麼。對這批民國思想家而言,「自殺」成了推動他們覺悟人生、投身革命的不二法門。

在短短的兩小時的講座,由日本明治三十六年的藤村操,到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瞿秋白,阿豆老師讓現場的參加者也體會到民國那個過渡時代下青年人的煩悶心境。講座結束後,不少參加者都繼續請教阿豆老師更多跟自殺相關的問題,而他對此交流亦很感興趣,耐心地一一解問,期待將來阿豆老師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更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