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推動香港水上運動發展,與奧運水上戰士並肩作戰
團結香港基金專欄|水志偉、陳慧姸
2024年巴黎奧運會即將開幕,然而塞納河的水質仍達不到比賽場地的水質標準,令公開水域游泳比賽及三項鐵人比賽段存在變數,大大影響運動員比賽心情,亦敲響完善體育場地及設施的重要警號。在今屆奧運中,香港共有逾20名運動員成功取得近10項錦標賽的參賽資格,其中包括兩項水上運動項目:帆船和賽艇,湊巧項目均不在塞納河舉行,對香港運動員影響有限。其中,香港選手貝俊龍是首位以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第一名的成績進軍奧運帆船賽,有望成為「亞洲第一」的帆手,為香港爭光。
過去十年,香港在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和擊劍等項目中取得出色成績,但在戶外水上運動方面,香港運動員對上一次在奧運水上運動項目拿到獎牌,已是近三十年前李麗珊在滑浪風帆奪金的輝煌時刻。因此各界需要加大力度支持並投入更多資源,以助戶外水上運動員突破過去瓶頸,為香港創下佳績。
善用海洋優勢、推動戶外水上運動
三面環海的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是發展水上運動的理想之地。全港海域總面積達1,640平方公里,比陸地總面積更大;亦擁有263座島嶼和總長約 1,178 公里的海岸線,是在東南亞其中一座擁有最長海岸線的主要城市。同樣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澳洲,在奧運會上獲得的獎牌中有70%來自水上運動項目,包括賽艇、帆船、划艇等。可見,香港若能善用現有的海洋優勢,一定能大力推動本地水上運動的發展。
事實上,香港已有不少市民熱愛參與戶外水上運動。疫情期間,外遊受限令更多港人轉而熱衷於本地戶外活動。其中,直立板、獨木舟等水上運動深受歡迎,使相關運動的體驗活動查詢、水上運動用品及水上體驗營業額均大幅增加。香港應抓住這股熱潮,培養市民對水上運動的興趣,發展充滿活力的本地水上運動文化。
重建水上運動的輝煌 有待體育設施基建加強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著眼於推廣社區體育、支援精英運動和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體壇盛事中心,大力推動體育項目的發展。其中,即將啟用的啟德體育園及試運的大型綜合發展項目「西沙SPORTS PARK」,便體現了特區政府從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三個方向的體育發展遠景。
然而,目前香港缺乏完善的戶外水上活動設施。以帆船為例,中國香港帆船運動總會只有十四間獲認可的帆船教學中心,主要分佈於偏遠的東南水域,其中只有五間由政府管轄。雖然,特區政府考慮擴大相關設施的發展,但過去卻多次被延遲甚至煞停。例如,政府早於2006年曾考慮在啟德設立國際賽艇中心,供賽艇、獨木舟、龍舟等水上活動使用,但最終未能落實。直至2021年,香港水上運動議會才爭取到開辦權,於啟德舊機場前消防物業開設水上活動中心。由於鄰近啟德體育園,並座落於核心商業區,此中心有利於向公眾推廣水上運動,亦有潛力舉辦本地及國際賽事,是香港水上運動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香港急需更多具同等規模及多元的水上活動中心,以助本地體育事業更全面的發展。
整體而言,香港已具備開展水上運動的優越條件,我們應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生機盎然的海岸線,為未來戶外水上運動發展奠定基礎。要全面發展本港體育,政府可借鑒充滿水上活力的波士頓查爾斯河畔海濱長廊規劃,充分利用自身的海洋資源,在各區興建更多水上活動中心,並投入更多資源培養水上運動人才。這不僅有利於本地體育事業,還可培養年輕人對水上運動的興趣、滿足市民的休閒需求及提供更多元化的旅遊體驗,從而為香港注入新活力。
作者水志偉、陳慧姸分別是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助理研究員 。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