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當入樽》如何令高中生籃球夢成真

撰文:葉天佑
出版:更新:
井上雄彥將大家對《SLAM DUNK》的熱愛,化為實踐夢想的力量。他在2006年成立了「SLAM DUNK 獎學金」,動用《SLAM DUNK》收回來的部分版稅,加上井上雄彥本人的I.T.PLANNING公司與集英社(出版社)的津貼,每年資助一至兩位具籃球天賦的日本高中生到美國留學,並在當地接受籃球訓練。
葉天佑
SLAM DUNK獎學金官網擷圖。

假若你看到標題,就知道說的是《SLAM DUNK》(男兒當入樽),這已足證這部經典的偉大。一部在1990年代的漫畫,擁躉遍佈全球,就在前日,香港藝人張繼聰不惜與謝安琪吵架,亦要在Facebook上認定《SLAM DUNK》的神級地位,永屬「男人嘅青春同熱血」。

故事的感人熱血情節餘韻不絕,今年香港漫畫節仍推出新的「紀念特別版」。在日本江之島,鎌倉高校前車站,一個偏僻的平交道,都因這部動畫片頭曲10多秒的場景而成為朝聖地,旅客人潮不絕。

「入樽」聯繫着我們與夢想、青春與熱血的回憶,它的故事雖永遠待續,但因為井上雄彥,「入樽」卻從未完結。

日本籃球進入新時代,高校絕不是終點!
井上雄彥的夢想
鎌倉高校前車站的平交道因曾在動畫片頭曲出現而成為旅遊熱點。(動畫擷圖)

《Slam Dunk》的影響力根深蒂固在日本球員的腦中,年前亞錦前熱身,日本國家代表熱身時播放的正是《Slam Dunk》動畫的片尾曲《直到世界的盡頭…》:

身體力行 助青年到美國追夢

2004年,為記念《SLAM DUNK》在日本國內成功賣出超過1億冊,井上雄彥舉辦了「SLAM DUNK:10 DAYS AFTER」的活動,在神奈川縣(故事發生地)一所學校內的黑板上,畫出各人物在全國大賽10天後的小故事,他更留在學校體育館,恍似湘北隊練習般與讀者切磋球技,「入樽」的場景穿插在現實與虛擬之間,延續那份不滅的熱情。

我希望創造出一個能夠和現實聯繫在一起、具有強烈真實感的世界。
井上雄彥在活動後給讀者的信息

漫畫中,被安西教練視為將來日本籃球第一人的谷澤龍二,為尋求籃球上的突破,在大學時代隻身到美國留學,結果缺乏指導下不進反退,最終事故身亡。《十日後》的故事中,流川楓苦練英文以準備日後到美國深造,澤北榮治則已坐上前往美國的飛機,可惜連與空姐的基本英語交談都無法做到,井上雄彥道出每個年輕高中球員的夢想與現實之殘酷。

美國是籃球之國,我想單是呼吸這裏的空氣,就已經能跳得更高。
谷澤龍二寫好卻沒寄給安西教練的信件
故事中,谷澤龍二在美國的表現不如理想。(動畫擷圖)

於是乎,井上雄彥將大家對《SLAM DUNK》的熱愛,化為實踐夢想的力量。他在2006年成立了「SLAM DUNK 獎學金」,動用《SLAM DUNK》收回來的部分版稅,加上井上雄彥本人的I.T.PLANNING公司與集英社(出版社)的津貼,每年資助一至兩位具籃球天賦的日本高中生到美國留學,並在當地接受籃球訓練。

2008年時,第一屆獎學金得主並里成被問到是否打算跟隨田臥勇太(日本第一位打入NBA的球員)的腳步,他回道:

不,是超越田臥勇太!
田臥勇太是第一位來自日本的NBA球員。(Getty Images)

獎學金計劃至今已運行10年,經嚴格遴選後,獎學金得主會在悉心安排下到美國的私立大學上課及隨校隊練習與比賽,所有生活費、學費、交通費與保險費等等都由計劃全額支付,同步亦有工作人員不斷跟進留學情況,並在網上公布,以求谷澤的悲劇不會成真,亦讓流川楓與澤北榮治這類天才球員得以夢想成真。

井上雄彥在最新一期獎學金文宣中寫道:

不僅要全國制霸,我們還要想辦法勝過比自己高大與強大的對手……想變得比天井高,你必須走出去看看。

10年來多位受獎學金幫助的高中生,有人多次挑戰加入NBA,而大部分留學生回流後都成為日本職業籃球員,將從美國帶回來的寶貴經驗與球員分享,提升日本球壇的質素。

井上雄彥,把他個人的成就,轉為年輕人的希望;將《SLAM DUNK》的奇蹟,化為日本籃球壇的成功。這種無法想像的力量,來自一部漫畫,來自我們香港最忽視的軟實力。

附錄:「SLAM DUNK 獎學金」得主的資料

屆別 姓名 現況
1 並里成 三度到NBA挑戰未果;兩次日本國內聯賽冠軍隊成員;現役日本國內滋賀湖星隊球員
2 谷口大智 現役日本國內秋田北部喜悅球員
  早川吉米 已退役
3 矢代雪次郎 現役日本國內群馬雷鶴球員
4 山崎稜 現役日本國內富山松雞球員
5 沒有得獎者
6 山木泰斗 繼續攻讀美國萊康明學院(Lycoming College)並成為籃球校隊隊員
7 村上駿斗 現役日本國內山形飛龍球員
8 猪狩渉 剛歸國並成為日本國內福島火束隊員
9 井達晶 剛入讀St. Thomas More School並參與訓練
10 鍵冨太雅 2017年將入讀St. Thomas More School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