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博評】回到凡間的天神:卡達
在 8、90 後球迷成長的時代,有一種入樽叫 Vince Carter(卡達);
他跳起在空中起舞,把球灌進籃框,動作如詩如畫,力與美的完美配合,猶如藝術般令人心醉;
2000 年明星賽,他的穿胯入樽,奠定了他飛人的地位,至今無人能超越;
在當時,球迷連球隊輸球都不介意,進場就只為了看卡達入樽。
翱翔天空的神也敵不過衰老
他是明星級的球員,控球、傳球、三分、上籃全部為水準之作,大家都叫他做「半人半神」(Half-Man, Half-Amazing)。18 年過去了,經歷速龍、籃網與魔術時代,不管他跳得多高,表現有多驚人,他仍舊未曾接近過總冠軍。時光飛逝,回頭看看自己的傷病與老化的身體,那對翱翔天空的翅膀已不復當年。
很多明星級球員在年輕時傲視江湖,卻在受傷與身體老化後沒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後只能淡然引退,艾佛遜如是,麥基迪如是。正當大家仍在懷念卡達當年如神般的表現時,他自己卻早早放低過去,力求改變,以凡人的身體繼續征戰力盡到最後一刻,死不言退。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卡達在 2011 年首次被指派為替補球員,他調整自己的心態,面對老化這個事實,換個角色,坐在場下的板凳上鼓勵與教導隊友。場上的他無法再依賴體能與速度,就用經驗打聰明籃球,同時苦練外線投籃,讓三分射球成為他老人家最寶貴的武器。
苦練13年 只為贖一個罪
2001 年季後賽,身為速龍隊明星的他與七六人隊的艾佛遜死鬥至決勝負的第 7 場比賽,離完場還剩兩秒時,速龍落後 1 分,卡達接過隊友的界外球,轉身假動作騙過對手投籃,卻無法命中,球隊無緣晉身東岸決賽。這是他最接近總冠軍賽的唯一一次。
13 年後,2014 年季後賽第一輪小牛主場迎戰馬刺,還剩 1.7 秒時落後兩分,替補上陣的卡達,接過隊友的傳球,在同樣的位置,以一模一樣的假動作,仰跳投三分球命中,球劃破半空只花半秒,寫下的經典卻是永恆。
「2001 年時,這完全一樣的射球……」記者還沒提問完,卡達就打斷說:
2001 年,5 月 20 日,第 7 場。對,我記得。
他 10 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他表示,從那天起,他每天都會在那相同的位置練習,然後告訴自己:「如果下次球傳到我手,就射入它吧。」他等這個機會,等了 13 年。「神」也辦不到的事,他用「人」的身分達成了。
誰說凡人就無法飛翔?
優秀的外線火力與寶貴經驗,令他上季取得奪冠熱門灰熊隊的信任,簽下 3 年合約。去年戰至季後賽第 2 輪,與勇士廝殺 6 場後才戰敗出局。賽後與卡達相擁的最有價值球員、勇士隊的史提芬居里(Stephen Curry),已經是他舊隊友戴爾居里(Dell Curry)的兒子。
好景不常,本季的灰熊主力隊員輪流受傷,後備的卡達挺身而出,原本場均上陣只有 13 分鐘的他,下半季增至 21.5 分鐘,對於一個 39 歲的球員身體來說,如此高強度、節奏快的球賽,絕對是難以負荷,但他仍然在下半季交出場均 10 分,3.4 籃板、1.3 助攻與 3 成 4 的三分命中率,與一眾老兵、東拼西湊回來的隊友們殺進了季後賽,可惜首輪就要面對着近 70 勝的馬刺,力盡到底還是無法匹敵,在最後一場球賽的垃圾時間,卡達拒絕下場,拚到了最後一秒。
他 4 戰正選上陣,平均上場 22.8 分鐘,攻下 11.3 分,還有 1.8 個三分球。
賽後時任灰熊隊總教練 Dave Joerger 也哽咽憶述:
這是場艱難的戰爭。就這個球賽、系列賽、球季來說……我希望你們留意到球賽最後的 3 分鐘所發生的事。Matt(Barnes)和 Vince(Carter),他們想要打完這場賽事,我認為這就是灰熊隊的精神所在。他們是專業球員,這個球季很艱難,真的很艱難。他們大可以放棄,他們大可以放棄打進季後賽,但每一次他們上陣,也像發狂般戰鬥着。
熱情不滅 繼續照亮他人
勇士破記錄的 73 勝、高比拜仁的離開,彷彿告訴球迷們新時代已經來臨——那班在舊時代發光發熱,曾是世界中心的明星球員,是時候告別,就連 38 歲的皮雅斯(Paul Pierce)與 40 歲的「最佳新秀」鄧肯(Tim Duncan)至今仍沒表明下季是否繼續再戰。惟卡達卻斬釘截鐵地說,自己還沒到終點:「我對籃球還有很多未燒完的熱情。」
作為「神」的生涯,也許不完整,他整個職業生涯辛苦追逐,雖 4 度成為明星賽票王,至今卻仍摸不到最有價值球員的獎杯,也不曾戴起過 NBA 總冠軍的冠軍指環。不過早前他卻意外地被頒予表揚球隊中最好導師與榜樣的最佳隊友獎項,證明了他變回「人」後的無比價值。
他在獲獎後這樣說:
當你成為一位老將,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下一世代的球員。獲他人如此認同,是一種榮幸。
時代屬於新一代,也許願意放下身段,成就團隊,永不眷戀着自己是天之驕子的時光,反而在逆境中頑強地力尋改變,在不同崗位發揮價值,是另一種真正偉大的球員。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