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企管學】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常見的三種錯
公司聘請高層職員,投入巨大心力和財力,職位愈高,愈不容有失。然而,不管事前多麼謹慎,失敗率依然高企,而且愈高層的聘請,愈多失敗個案。這些失敗個案有一個有趣的共通點,是死得好快,上任不久所有人便看得出是錯誤選擇。這些高層職員不是泛泛之輩,表面上武功高強,行走江湖一段時間,擁有閃耀的履歷,為何上任後不久便發現是錯配?跳來跳去,即使對年薪豐厚的高層職員,也是一種代價,究竟出現什麼問題?我認為我知道答案,這跟一句諺語有關:「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上任後不久,急於證明自己的才幹。這是陷阱,這諺語的意義二千年前如此,現在也如此。
新官上任之後,須處理一種心理不平衡,知道自己有能力處理很多事情,但現實是自己像白癡,彷彿什麼都不懂。新公司有如身處另一個星球,同事的面孔不同,制度不同,由冷氣風口位至廁紙柔軟度,大小事情都變得陌生。這種心理不平衡的影響力可以很大,高層覺得若即時發揮不到武功,外間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誤解。新官上任後急於下馬威,源自心理不平衡,希望以迅速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
新官死亡率高企,主要原因是新官發出的火氣通常是錯,不是小錯,而是大錯。犯錯後,所有人覺得很難挽救,因為造成難以扭轉的壞印象,因此,長痛不如短痛,新官速速起身,以家庭問題,或水土不服為由,在履歷上也懶得記錄,公司感謝新官的貢獻,大家當作沒事發生。
新官上任三把火多數是錯,最常見的錯,是以下三種:
一、轉大方向。新官對新工作存有期望,未上任前腦裏不停交戰,新主意蓄勢待發,上任後急不及待實現自己的方向。新官未必刻意下馬威,只是控制不住,心裏的東西一時間爆發出來。新官未摸熟形勢,從高處看到的,是關於大方向。況且,新官心想新僱主不會期望高層落手落腳,處理執行性任務,因此專注大方向。調整大方向是險着,但成功的話,更加顯出新官的功架。近年歐美企管界流行「CEO頭100天應做的事情」,意味高層有必要儘快把公司改變。新官是外人,外人從外看到的,未必是全局,不利急於求成。外人的優勢是看到局內人看不到的東西,有時候這些觀察需要時間驗證。因為除了看,也要聽,聽同事、聽供應商、聽顧客,聽完後可能發現新方向早已試過,行不通。我反而覺得CEO頭100天什麼大事也沒做,仍神氣地站得住腳,應該加分。
二、作出決定。怎定義「高層」?高層所作出的決定很困難,愈高愈難,必定是黑白不分明,左又死,右又死。新官上任後,發現前朝留下大量應作但未作的決定,下屬的見面禮,是把一大堆問題送上。這些問題當初不一定是地雷,前朝知道既然將走,懶得作出決定,這些決定拖延一段長時間,小問題醞釀成大地雷。新官一時間覺得公司彷彿面臨崩潰邊緣,所有責任降臨自己身上,不得不顯出決斷的一面。新官連公司有幾多個廁所也未弄清,此刻的決定多數是錯。
三、跟舊公司比較。同事對新官的最大期望,是引進新思維,但同事最討厭聽到新官事事跟舊公司比較。新官一開口:「我以前公司……」其他同事全體心裏面發出一個單字,舊公司的主意怎好,也沒有人理會。這些主意在新官的舊公司或者發揮得非常好,但新官毋須作出比較,因為兩間公司的環境不同。同事渴望新思維,但不需要新官的揶揄,新官把新舊公司作比較沒惡意,但同事聽進去都變成無理的批評。
新官最應該做的事,是盡用短暫的外人身份,用來看、用來聽、用來感受公司的氣氛。外人的角度很不同,或可看到當局者看不到的東西,但多數不會是一眼立即看出來。新公司必定有獨特之處,這些條件跟其他公司不同,是價值,也是限制,新官須深入了解。新官上任的一段時間,不應感到立即表現的壓力,在陌生環境最需要展現是自信。新官的履歷是受聘的原因,雙方的決定都是明智,這是一段長遠的關係。有人問新官的大計,答案是:「這不是談論大計的時候,這段時間我會盡快吸收和聆聽,遲一點吧,我會有不同的答案。」
【編按:本文原載《01周報》,原題:「新官上任的三把錯火」,本博文題目由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