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室亂了 家長亂了

撰文:Ben Sir 歐陽偉豪
出版:更新:
上星期,教育當局宣布:「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小丸子、魚丸子看見新聞後,就討論起來了。

魚丸子:我哋要學簡化字呀。
小丸子:教育官員話,學簡化字係回應社會需要。
魚丸子:咁青春期有性需要,你唔回應下青少年嘅性需要?
小丸子:咁你有冇性需要呀?
魚丸子:我只不過係粒魚丸子,冇呢啲需要。
小丸子:不如叫啲名人回應下,張身分證都用簡體字吖?
魚丸子:好呀,到時,「愛詩」就無心無言。
小丸子:「淑儀」無義,但多咗隻「义」。
魚丸子:無心無言無義,仲有咩用呀?
小丸子:有「义」字用囉。

平心而論,繁簡字的關係,猶如10元紙幣與10元硬幣,幣值縱使相同,但表現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歡紙幣,有人喜歡硬幣;文字也是,繁簡悉隨尊便,這個道理很簡單。而且大家亦沒有固步自封,選擇不學簡化字。可是為何官方仍要白紙黑字鼓勵學童學習簡化字?坊間情緒又為何如此高漲?

 

群眾反對的對象,未必是簡化字本身,而是反對教育局的推銷手法。

 

把簡化字學習提升至課室層面,或會引起一連串「可不可以」的問題。

 

「老師,功課可不可以用簡化字?」

「老師,一句繁體一句簡化可不可以?」

「老師,默書可不可以用簡化字?」

 

這樣,課室本來天下太平,現在就天下大亂了。

 

一提到默書,小朋友便緊張起來,可能聽不清楚老師到底有沒有把繁簡字默書政策講清楚。於是,回到家裏,媽媽幫子女溫習默書時,又一連串發問:「老師有沒有說默書只准用簡化字,還是繁簡都可以用?如果繁體字不懂,但簡化字懂,用簡化字默書可不可以?會不會扣分?扣一個字的分數還是半個字的分數?」

 

如果兒子們的學校,有的實施普教中,有的粵教中,媽媽就頭疼起來了,因為她要弄清楚四個默書方法:用普通話默繁體字;用普通話默簡化字;用粵語默繁體字;用粵語默簡化字。默書方式這樣分裂,親子關係也有可能撕裂。

 

面對坊間的批評,官員表示「提出學習簡化字是回應社會的需要」;按此道理,教局為何又不提出性教育改革,來回應青少年的性需要?教局又為何不提出珍惜生命政策,來回應近期青少年自殺的連串慘劇?

 

【編按:Ben Sir,原名歐陽偉豪,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著有《粵講粵法》及《中英大不同》系列等。】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