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博評】交通津貼的最大贏家——八達通

撰文:Sheeta
出版:更新:

已經有不少人篤爆林鄭首份施政報告,是以人人有份的交通津貼轉移視線,掩飾在政改、23條立法等問題上的模棱兩可,以及眾多「檢討」、「研究」堆砌而成的所謂政策方向。正所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各大傳媒見到「津貼」二字如獲至寶,可以出infographic搶點擊率,又慌死你唔識用八達通機,圖文並茂又拍片講解如何領取每月最多三百個大洋。

其實大家唔使怕執輸,反正這個政策終於只有一個最大贏家,就是今次「獨家代理」交通津貼的八達通卡有限公司。

大家有否想過,為什麼屈臣氏和萬寧給予那麼多優惠,就是硬要讓你登記一張會員卡?因為商家最希望知道的是大眾消費習慣,通常什麼貨品會一起出售,每天什麼時間最好賣等等,有了數據就可以推算未來需求,更準確地估算在什麼地方開店、賣什麼貨品的利潤最高。

八達通公司一直坐擁全港八百萬市民的出行數據,不同的是,他們不但從不需要求你登記一張會員咭,今後更有政府代為提供交通費七五折優惠,為八達通公司源源奉上更準確的出行數據。

要「享受」到政府的交通津貼(而那是以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投資的港鐵公司收取的利息支持),首先你要有一張八達通,而且要持之以恆地使用同一張八達通,以保證你花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每一分錢,都可以被計入當月使費。一旦有天你忘了帶咭,對不起,那天的來回車費就閣下自理了,還有誰敢忘記帶咭?

今年年初我就寫過「香港可能是全球唯一沒開放交通數據的大城市」,發展「智慧城市」說了幾年,我們連數據的影子都未見到,其罪魁禍首就是八達通公司和背後的股東們,即各巴士營運商和香港政府作為大股東的港鐵公司。他們學人講「data is the new oil」,一直以數據是商業財產為理由,不願開放予公眾。如果他們真的自行建立一個好使好用的手機程式也就罷了,偏偏就是捉到鹿都唔識脫角。

既然數據是商業財產,雖然是政府以「社會福利」為名,幫交通(和地產)集團們收集的,但應唔使旨意會包括在施政報告中提及的「加速開放政府的數據,為科研及創新,以至發展智慧城市提供原材料」之內,明晒。

一旦有天你忘了帶咭,對不起,那天的來回車費就閣下自理了。(資料圖片)

一定有人會說,讓八達通作為領取交通津貼的途徑是很自然的啊,政策運作成本低,大家又容易用。那為什麼非要「獨家代理」不可呢?或者應該再退一步問,為什麼交通費的電子支付一直就只有八達通一家呢?倫敦早在2014年就可以用Apple/Android Pay和其他輕觸式信用卡入閘,新加坡公共交通今年初起也可以用輕觸式信用卡,並在剛過去的9月宣佈即將引入Apple/Android Pay支付。香港這個每次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時都萬分雀躍的城市,就一直對八達通霸權隻眼開隻眼閉。

八達通曾經一度令香港成為全球使用電子支付最成功的案例,沒有之一,但它亦有着香港所有成功案例和行業的通病——上位後開始獨大,漸漸不思進取,因弱勢政府無力打破壟斷,長此下去曾經風光一時的創新企業成為香港再前行的阻力,TVB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今次政府為貪一時之便,沒有把握機會引入競爭或要求開放數據,反而鞏固了其壟斷地位,公眾或者覺得能簡簡單單領到津貼便好,但對整個城市而然絕對是贏粒糖,輸間廠。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