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人,我對中國人過中秋節的兩點感受
中國的中秋節快到了。日本人不過所謂的中秋節,但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之際,我們也享受一個風俗習慣叫「月見」(Tsukimi),主要是賞月,欣賞滿月,我們從小深受這一風俗習慣的薰陶,認為「月見那天的滿月是最漂亮的」。但至少據我經驗和所知,「月見」那天,除了賞月以外,社會上沒什麼那種成規模和輿論的活動,頂多是一家人到晚上望著天空,老爸喝著小酒,度過一個安心、寧靜的夜晚。那麼,月見對日本國民來說是屬於每一個個體的,與社會無關。
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的中秋節與日本的月見截然不同。我從2003年開始與中國人打交道(指的是中國大陸,我沒有接觸過香港人、澳門人、臺灣人度過中秋節的場面,本文也只涉及中國大陸的人們過中秋節),逐步瞭解到,中秋節對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人們來說絕不是像日本的每一個個體在家裡度過一個安心、寧靜的夜晚那麼簡單。
在這裡,我想簡單談兩點我對中國人過中秋節的感受。
一到中國人要過中秋節的季節,我首先想到的是月餅。我也很愛吃月餅,而且,覺得,中秋月那天,在屋子裡安靜地望著月亮邊喝茶,邊吃月餅肯定是一種享受,是只屬於那一夜晚的享受。不過,我在北京所看到的是人們互相送月餅的社交場面,一個人送很多月餅,也收很多月餅,那麼多月餅,肯定吃不下,我看到過有些人收到月餅後直接向垃圾桶扔掉,或轉送給其他人的場面。那一刻覺得,這一節日究竟是為什麼存在的?是不是被中國人的官場、職場等利用罷了呢?我在北京這一政治中心,對於「中秋節被江湖化」的場景留下的印象則更加深刻。
中國人是講究人際關係的人種,在此過程中,送禮無疑人們經營人際關係的一個切入點或策略點。它還涉及到面子問題,一個人送高貴的月餅等於有面子,一個人收高貴的月餅等於有面子,人們還相互競爭,誰送、收的月餅更昂貴。或許,這對經濟發展來說是一次機遇,面向13億人以上的節日,肯定是一次集中拉動內需的平台。我始終認為,研究中國經濟,「面子」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其次想到的是中國人「過節」的方式。日本社會也有很多節日,其中大多數是放一天的假,比如,9月有敬老日(18日)、秋分日(23日);10月有體育日(9日)。中國朋友有時從好奇心和文化交流的角度問我,「日本人過春節嗎?」;「日本人過端午節嗎?」;「日本人過耶誕節嗎?」聽到這些問題,我一開始反應不過來:到底什麼叫過節?(這有點像我在北京大學上學期間中國同學問我「你入黨了嗎?」的時候沒反應過來,不理解對方在說什麼的感覺)
那些放了一天的假,畢竟是不用上學和上班,每一個國民應該有自己度過那一天的方式:有人在家睡覺休息、有人出去逛街、有人與平時一樣正常度過。而且,日本人不會每當遇到假期就通過短信等慶祝「節日快樂」。據我經驗和所知,只有一個人過生日的時候和過元旦的時候才會有相互打招呼和慶祝的習慣。這並不等於日本國民不了解每一個節日的歷史和意義,但在我,以及(我相信)不少日本國民看來,如何看待一個節日是屬於個人的事情,與社會無關,有人看重體育日,有人尊重敬老日,有人講究文化日……僅此而已,沒必要什麼都社會化。
寫到這裡,坦率說,我到現在為止始終不了解對中國人來說的「過節」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與日本人面對每一個假期時的狀態相似,還是其他?至於每到一個節日,眾多人彼此發微信「祝你節日快樂」,甚至寫一堆文字,我個人是感到厭煩的。因為,我個人是認為節日只屬於每一個個體,安安靜靜地度過屬於自己的世界,才是節日的過法,而非社會運動和輿論動員式地謀求一些東西,如情感、利益。在節日面前保持謙遜的態度,才是東方人的傳統美德,這也是我一貫的觀點。
當然,中國人完全有權利和自由度過適合自己的過節的方式和風格,對此,我也給予理解和尊重。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