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售票塞車|揭康文署新系統遲半年未推 花800萬重用舊系統
Mirror12場演唱會門票周二(31日)以實名制形式經城市售票網開售,惟售票網大塞車,長達11小時才告售罊。
《香港01》發現,獲批7年合約的新售票網營運商「貓眼」,稱熱門活動首日開賣,可同時處理10萬個用戶。但是,「貓眼」延遲了近半年仍未與「購票通」交接。同時,康文署在5月再向「購票通」批出價值866萬元,為期7個月的新合約,包括負責Mirror演唱會售票。
康文署稱受新冠疫情等影響,承認新系統開發進度受影響,惟未有回應新營運商要否交罰款。
Mirror在暑假舉行一連12場演唱會,門票周二(31日)以實名制形式經城市售票網開售,惟購票系統大塞車,長達11小時才告售罊。但民政局仍在社交網站稱,售票運作大致暢順,訂購秩序井然,被網民猛烈抨擊。
獲得騰訊10億元人民幣投資的「天津貓眼微影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貓眼」),在前年10月取得城市售票網營運權,以9,170萬元投得項目,合約期為7年,但標價卻較2014年承辦商「購票通」的標價1.2億元更低。有傳媒曾報道指本地公司無法做到「貓眼」的標價。
《香港01》綜合康文署招標及立法會文件,「購票通」的合約於2021底已完結,新營運商「貓眼」要在今年1月起啟用新系統。新系統有能力同一時間處理不少於3,000個用戶,較2014年上一份合約要求的2,000個用戶多一半,而在熱門活動首日開賣時,更要自動提升至可同時處理10萬個用戶。
「貓眼」未成功交接 康文署多付866萬予舊承辦商續營運
但是,記者發現康文署近月再批出7個月短期合約予「購票通」,由5月開始服務,涉價866萬元,並與「貓眼」7年合約日期有重疊,即「貓眼」應該未有成功交接,要「購票通」繼續提供服務。康文署為此要多付866萬元,至今已長達5個月。再者,新批的合約未包括今年1至4月,該四個月是否需要再多花公帑,暫不得而知。
雖然「購票通」承辦服務多年,但坊間一直不滿售票系統未能遏止「炒黃牛」及處理容量低下,今次Mirror演唱會售票大塞車,令公眾大為不滿。
康文署:新系統開發因疫情等因素影響
記者就事件查詢,康文署稱由於新系統設置及服務要求複雜,開發進度受到不可預計的因素影響,包括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等,故透過招標程序,安排「購票通」在新票務系統正式推出前繼續提供現行服務,預計新系統於2022年内投入服務。對於會否要求新承辦商「貓眼」未能如期交接罰款,發言人則未有正面回應。
方保僑:現時購票系統屬9年前產物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由於現時系統非採用雲端平台,加上承截能力不足,故才會令網站難以登入。他續指,購票通沿用的系統為9年前的產物,當時未有料及會遇到有人以自動程式購票等情況。他相信,新系統可改善相關問題,減少再有「網絡大塞車」情況。
康文署新系統標書文件除列明要加強承截能力外,新票務系統須採用雲端平台以加強系統容量,亦要求加強防止門票炒賣和以自動程式購票,以防止有人以機器人(BOT)進行票務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