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國企真騙局】中核疑亂龍出售子公司 港人誤買爛尾舖損千萬
港人投資內地房地產買賣,又墮精心佈置的「天仙局」。《香港01》獲悉,有近10名從事珠寶貿易的本港商人,4年前集體投資深圳一間聲稱是由「龍頭央企」中國核工業集團「出資打造」的珠寶購物城,真金白銀買入多個舖位。然而4年過去,這所宣稱「央企護航」的商場內部竟仍為頹垣敗瓦,交舖無期、工人卻已早早撤走,負責人亦更不知所終。
有小業主追查揭發,這座自稱「國企出資」的商場,根本並非中核集團物業;惟不法商人早年「偷雞」買入中核旗下子公司,穿鑿附會訛稱國企牽頭集資,引誘中港投資者「入局」,涉及投資逾2億元人民幣。追根究底,中核集團拆售子公司的過程竟糊裡糊塗,甚至連監管機構國資委都明言「不知情」,國有資產非法流入私人市場,變相成為騙局「幫兇」,一眾苦主均大呻「今次真係錯在相信國企呢兩隻字!」
「我以前都聽講過國內好多爛尾樓,不過今次見到廣告講明係『央企護航』,諗住國家名義,唔會出事,結果令我好失望!」經營玉石生意的朱先生(化名),2012年看準深圳商機,打算在當地買舖做生意。在行家介紹下,得悉中國核工業集團在深圳的全資分公司「中核商貿」,旗下商場「金璽薈」正要拆售,心忖買入央企物業,總比私人樓盤穩陣,於是以每個約73萬元人民幣的價錢,一口氣購入6個單位。合約訂明發展商須於半年內交舖,然而簽約不久,朱先生卻發現發展商再無聯絡完工日子,地盤工人亦去如黃鶴。
逾300買家中伏 共涉2億人民幣
翻查資料,「金璽薈」商場樓高3層並連地庫,每層有90個舖位,投資者共355名,當中絕大部分為國內居民,香港買家則有9人。及至2014年,這班投資者眼見商場仍為一片工地,認定購物城已屬爛尾,遂向中核的深圳分公司追討。未料此時中核卻突然指出,早在2010年、亦即「金璽薈」商場發售前兩年,已將旗下「中核商貿」所有股權賣斷予一間私人企業「深圳市天銀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天銀),背後股東為一名叫「李軍」的天津商人,換言之中核商貿已脫離國企行列。中核一方又強調,所謂「央企護航、出資打造」,根本只是私人公司冒名招徠的手法,與中核無關、甚至聲稱中核商號遭人惡意利用,本身亦屬受害者,撇清所有關係。
表面上,深圳中核(下稱深中)似乎與一眾小業主同樣遭人利用,捲入騙案當中;然而《香港01》追查之下,卻發現深中拆售子公司過程涉及多處疑點,而本應負責監管國企資產變賣的國務院國資委卻表示不知情,揭示國有資產竟「亂龍」流失,轉入私人手中,輾轉成為招搖撞騙的工具。
疑點一:國企拆售規管粗疏
內地2004年頒行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明文規定,央企應決定其子企業的國有產權轉讓時,須獲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及財政部門批准。據深中推售「中核商貿」的公開訊息所載,其對應監管機構為國務院國資委。不過《香港01》獲得一份由該委回覆小業主的信件,國務院國資委卻直言上述買賣「不屬其審批範圍、不存在相關批准文件」。
就連「中核商貿」公司所在的深圳市國資委,亦同樣回覆「割蓆」。《香港01》向深圳市國資委查詢,該委回覆明言中核相關的任何企業均「不屬監管範疇」,強調與其無關。深中為中核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中核商貿又為深中全資擁有,交易時市值估價共1200多萬人民幣,但在拆賣過程中,身為監管機構的國資委卻聲稱沒有紀錄,揭示內地國企管理粗疏,國有資產拆售多年,惟公眾查詢之下,部門及地方卻也拿不出一紙批文。
疑點二:買賣合同資料缺失 竟仍成功「交易」
「辦法」又清楚指出,但凡國企轉讓產權,須於合同列明買賣雙方的產權交割事項,但翻查深中與天銀的合同,公司業務的交收日期卻遭刪去,又特意註明是次交易不涉及任何職工及資產處理,甚至連交易雙方代表的國籍、職務、身分證號碼等基本資料亦一概欠奉;市值過千萬的國企子公司就經此一紙合同「交易」到私人手中。
最離譜的是,合同本有附加條文,指明天銀須於交易後60日內更改公司名稱,不得保留任何「中核」名號或以國企名義宣傳,然而後來天銀卻正正利用「國企、中核」等商標大力招徠吸客,大量買家因而「中伏」,在長達兩年推銷「金璽薈」的過程中,深中亦無按合同入稟制裁。
疑點三:公司監事沒變動 至今仍為同一人
深中與天銀交易「中核商貿」的過程文件粗疏,甚至連公司監事亦一直同為一人,令人聯想兩間公司關係密切。「中核商貿」的企業訊息顯示,表面上自交易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如董事、總經理等曾多次換人,偏偏在負責監察公司的財務、監督董事表現的「監事」一職,自交易前後至今,竟一直同由一名叫「高原」的代表負責。
就在一連串資料不詳、疑點重重的交易過程後,「中核商貿」就落入私人公司天銀手中,天銀的大股東李軍遂以此商號,訛稱「國企千萬打造商場」,300多名以為投資至國企公司的小業主,就此墜入爛尾圈套。
張國鈞:國企轉賣須先經監管部門批准
了解國內爛尾樓情況的立法會議員張國鈞表示,「中核商貿」的拆售過程複雜,若真的在未經國資委或相關部門審批下即轉出私人市場,情況並不正常。「但而家個情況係真係有國企參與、定只係有人冒名行騙,將相當關鍵。」張指出,就過往接觸過的求助,若真的涉及有政府機構或人員勾結,一般都較有機會追回款項,反之將更渺茫。「如果只是私人行騙,騙徒根本已經準備好、逃去無蹤,莫講話審、就算要拘捕都唔容易。」
本月上旬,記者到訪這個號稱千萬商機的「金璽薈」,只發現現場雜草叢生,大門口處已成為停車場爛地,商場內部更是一片廢墟。眼見投資血本無歸,朱先生已決定和一眾國內苦主入稟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向深中、天銀等公司追討,「已經拖了四、五年,在深圳請願又試過、向中聯辦求助也無音訊,只好透過法律途逕,最起碼要把事件搞清楚!」
記者曾就「中核商貿」拆售過程,再向國深圳中核集團及國務院國資委查詢,惟截稿前深圳中核及國務院國資委均未有回覆。
報料請致電或WhatsApp 「01線報」:6511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