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泥染黑】記者手記:垃圾汁河之外 我還在環保署待了一整天
記者在今次調查中,曾以市民身份到區域辦事處查閱污水排放牌照,竟然見到招待處以污水養魚,當中更有魚反肚。雖然記者按署方的明文章程查詢,但仍被多名職員留難逾七小時。最終上門兩次,才獲得牌照影印本,首次見識到環保署的官僚。
揭發堆填區非法排污事件前,其實相關臭味及污水問題已困擾下白泥村民多年,但環保署一時稱落雨,一時稱居民取污水樣本方法不正確,令污染問題從未得到正視。至記者首次見到河流有黑色垃圾汁不住湧出,為免署方再推諉,只得犯險爬上垃圾河追查源頭。
下白泥是不少香港人的郊遊首選,也是不少稀有動物的棲身之所。至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仍未有公開回應事件。環境局和環境保護署,香港人真的可以相信你們保護環境嗎?
垃圾汁浸至胯下 攝記意外跌倒
記者於7月30日原本只安排了教大生物系人員協助下白泥村民,提取堆填區附近水樣本,途中卻發現有黑色垃圾汁及腐臭味自堆填區旁的山谷暗處不住湧出,當下已決定必須親身入內查探,直擊污水源頭,以及拍攝令人震撼的垃圾汁河畫面。
直撃垃圾汁河源頭 不容環保署推諉
兩日後,記者買了三套及胸的保護衣,加上行山杖、退熱貼、蚊怕水等,一行三人便再闖入垃圾汁河。垃圾汁的臭味被兩旁狹窄的山谷困住,又熱又焗又臭。保護衣不透氣,記者汗流如雨,一旦蚊怕水被沖淡,餓得要死的飛蚊便狠狠地叮咬。行至垃圾汁河最深一段,黑漆漆的垃圾汁浸至胯下,隔住保護衣都感受到水壓和涼意,只得祈求兩百多元一件的保護衣,一定要保護下半身安危。
過程中最深刻是攝影記者在尾段爬上大石時,突然跌倒。我叫了他一聲,未有回應,當下心中一沉。萬幸最終攝記只撞到手肘,可以安全繼續任務。堅持之下,最終拍攝到垃圾汁由堆填區的排水口排出,有足夠證據證明垃圾汁的源頭是堆填區,不容署方和承辦商再推諉。
直闖垃圾汁河是否過於冒險?
當晚,我和攝記都徹晚頭痛,未知是否因為吸入垃圾汁河的異味,還是因為中暑。事後,我一直在反思,如果當時排水口再上的污水池充滿垃圾汁,可能我們已經中了沼氣毒;如果當時攝記撞到頭或背,可能後果不堪。固然只有爬到源頭,才可以直撃非法排污的惡行,但作為今次報道主要負責人的我,卻十分掙扎:今次行動是否過於冒險?我心中也沒有答案。偵查報道往往有一定危險性,今次一同爬垃圾汁河的同事事後說,如有需要絕對願意再闖垃圾汁河。
環保署區域辦事處 櫃台養死魚
今次報道,我花了不少時間了解香港排污的規例。8月8日,記者以市民身份到荃灣區域辦事處,希望查閱昇達於屯門堆填區的污水排放牌照。一到埸,只見辦事處的櫃台養有5條鬥魚,被分隔在尿黃色的水缸中,當中一條已反肚,其餘亦有皮膚病,未知職員是否正在測試水質。魚缸旁又放有多個積木玩具擺設。
表明來意,職員先稱沒有相關文件,記者著對方查閱環保署網頁。對方又指負責職員午飯,著記者等待。一個小時後,記者再到辦事處,處內多名職員先後以不同藉口推搪,例如指記者須預先申請、之後又稱查閱需時要記者指出詳細地區、再稱負責同事外出、上司稱文件不可被影印、涉及個人資料等等。
記者無奈於辦事處的宣傳架上,取出一份「水污染管制指南」並指出相關條文,說明公眾有權取閱及以55元取用影印副本。整天糾纏近六個小時後,職員終於取出部份牌照文件,並承諾明天會準備整份文件。
文件標明影印本收55元 職員馬虎只收一半
記者翌日再到辦事處,昨日被記者引用的「水污染管制指南」,已經於宣傳架上被清空,死魚亦終於被清走了,令人哭笑不得。負責職員當日先向記者指,須填表,並付55元取用影印副本、每張1.2元的影印費及職員行政費用。之後另一名文書主管要求記者繳交每張1.2元的影印費及160元職員行政費用。記者表明不認同及會投訴後,文書主管又改稱160元的行政費用可按分鐘收費。
最終記者只為影印本付出了28.4元,而非規定的指南標明的55元,記者亦未被要求填表申請。我理解相關牌照平日可能少人取閱,但職員亦不應該在未了解清楚,便多次以不實藉口拒絕市民,甚至胡亂收費。兩次查閱中,僅得職員馬小姐肯認真為記者翻查資料及聯絡負責同事,記者在此向她表示謝意。
環境保護署,香港人真的可以相信你們保護環境嗎?
然而,我亦不禁想到,普羅市民如果欠缺與政府打交道的經驗和時間,相信早早被打發離開,亦難怪下白泥居民受堆填區滋擾問題,一直未得到正視。
事件揭發後一周,環保署再自爆原來垃圾汁河有另一個洩漏位置,但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一直未有公開回應事件。所謂上行下效,環保局及屬下部門的工作態度,令人不敢恭維。香港人,我們可以靠他們保護香港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