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延後重磅會議 待大選結果明朗再決定救市規模|伽羅華
距離11月5日美國大選不足一周,雖然誰人入主白宮,對華政策料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全國人大常委近日將一個重要會議的舉行日期延至11月4至8日,會議很可能決定中國救市方向和規模,而且要在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後才能拍板。
中國第三季GDP僅得4.6%,如果全年要達到5%官方目標,第四季GDP要達到5.4%或以上水平,迫使中國政府走出無錨印鈔的大膽舉措,希望透過人民銀行向股市房市大水漫灌來提振信心,由財金官員吹出的注資規模由1萬億、3萬億、6萬億,以至被視為溫家寶「國師」的賈康所倡議的10萬億元,這種唧牙膏式口號放水給與外界追逐的空間,將A股及港股暫時穩住在3,200及2萬點水平。
無論放水是通過發行超長期國債,還是無錨印鈔,最終都會加重國家的財政負擔,但按政策制定者的思路,加大對公共項目的投資,希望制造更多就業機會,老百姓有收入,自然能釋放消費力。
只要激活內需所得若能抵銷債務沉重的所失,應該能夠紓緩現下困境,美國債務其實也不輕,但其強勁的經濟彈性足以彌補外界對其債務的擔心,中國經濟要重上軌道,提振民間投資和外資的信心,但前提是政府要忍手,減少過份干預正常市場運作。
重新擁抱新經濟服務性產業
究竟有哪些公共項目是能夠增加就業,也能盤活薄弱的經濟環節,這方面可以討論,但肯定的是不能重複過去30年以債務推動基建、並以此刷GDP增長的老路,最便捷的就是重新擁抱以服務為主的新經濟。
早前有學者建議,公共項目可以是提供醫療或教育服務的機構,今年9月政府很快公布一項試點方案,鼓勵更多外資企業投資國內醫院,允許外資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全資持有醫療機構。在此之前,外資只能以合資形式開設醫院,中方合作夥伴至少持有三成股權,明顯政府在政策制定反應較以前快速。
近年中國制造業內外交困,對外的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內需求不足,無論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面對產能過剩的情況,難再新增就業,而且現今年青人也不願當工廠工人,寧願進入外賣、快遞、網約車這類幾乎沒有門檻的行業,所以,以年青失業大軍作為基建的勞動力,只會衍生工種錯配的問題,推出扶持醫療和教育的產業政策,反而能夠讓經濟更快走出困境。
過去數月,已經看到中央正在修復自己在產業政策所作的錯誤,先是放寬遊戲行業的限制,官方甚至作出為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背書的出格舉措,近日亦悄悄放鬆對私人補習業者的監管。
認清錯誤 重新為教培行業正名
2021年初中央鎮壓教培行業,導致全國數十萬教學人員失業,1,000億美元的營利性輔導產業估值幾乎一夜間消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股價由151.5港元高位暴跌至13.5港元,市值從近二千六百億港元跌至二百多億,迫使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走上直播帶貨,並在節目中穿插英語教授以增加趣味性。
幸好,俞老闆以直播帶貨維持生計的荒謬歲月可以告一段落。8月份國務院決定將教育服務納入刺激消費的20點計畫中,這是中國政府刺激經濟一個關鍵的政策轉向。此舉提振了上市教育公司的股價,新東方教育股價近日已回穩至近50港元水平,另一家教育機構好未來的股價亦同樣低位反彈,整項刺激經濟計劃為超過1,100萬名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
在這樣政策轉向的大背景下,外界對11月4至8日舉行的人大常委會議自然有很高期望,雖然在9月24日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房市止跌回穩,其後官員在多次發布會亦承諾會大刀闊斧,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但始終沒有披露實際的重磅政策,留給政府刺激經濟的空間和時間已經不多,錯過了今次機會,中國經濟再很難重新起步。
根據新華社報道,今次會議將審議礦產資源、能源、反洗錢立法、海事問題等領域的議題,沒提及財政刺激措施,但表示會審查一攬子法案和各政府機構的報告,很大可能包括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提交財政方案。
對於人大常委會議,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是由溫家寶「國師」賈康所倡議10萬億元或者更大的財政擴張方案是否在提案之中,另一焦點是政府會否接受結構性改革措施,因為沒有大膽的財政擴張和結構性改革,任何刺激經濟的效果都不能持久。
資本外逃媲美2014年外儲急跌
今年中國資本外逃嚴峻,規模與2014年外儲急跌1萬億美元可以相提並論,同一時間,外企撤資趨勢持續,令中國財政更雪上加霜,這可能是中國政府在計劃救市規模時舉棋不定。
還中共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頭9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以人民幣計,按年下降30.4%。為挽留外資,上周商務部及證監會等6個部門,發布修訂後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允許外國自然人實施戰略投資,降低外國投資者資產要求,並增加允許外國投資者以要約收購方式實施戰略投資。新辦法於12月2日起實施。
這項修訂早年已經提出,卻一直未為政府所採納,由於中國政府與外資的蜜月期已經結束,能否吸引外商投資有待觀察。
目前特朗普的勝選機會較大,外界擔心這位「關稅先生」將重施故伎,歐盟近日亦落實向中國的電動車徵收最高45%懲罰性關稅,在國際地緣政治日益緊張,外資撤資速度只會加快,中國有可能需要大幅加碼救市規模,否則要達到5%經濟增長目標便有很大難度。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