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憶【諒解】備忘鹿》充滿港人集體回憶的窩心故事|何故專欄
《失憶【諒解】備忘鹿》窩心動人,記錄了香港近年的變遷,彭秀慧的編、導和演都非常精彩,一個讓香港人在回憶中療傷,非常感動的故事。
《失憶【諒解】備忘鹿》是彭秀慧在《29+1》、《再見不再見》、《月球下的人》和《Tiffany》後的第五個獨腳戲,由她身兼創作、導演、監製和演出,而且一人分飾多角,除了女主角郭巧玲(英文名Jennifer),還有她的三位中學同學好姊妹、老人院「美麗之家」的羅姑娘、患有腦退化的母親、以及巧玲小時候很喜歡的「小鹿班比」。
《失憶【諒解】備忘鹿》講述克服了「29+1」的迷惘,今天已經事業有成的獨立女性郭巧玲,在「49+1」以為人生已「大局已定」,怎料突然發現自己患上失憶症,更被跟隨多年的上司裁員,「雙失」的人生讓她終於有時間停下來,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更有機會修補跟母親的關係⋯⋯
《失憶【諒解】備忘鹿》的劇名借用了郭富城的名曲〈失憶【諒解】備忘錄〉,最後一字「錄」換上了同音的「鹿」,呼應劇中女主角跟母親的美好回憶,在已結業的「倫敦大戲院」(拆卸後重建成為現在的「莊士倫敦廣場」)觀看的迪士尼經典動畫《小鹿班比》,很有趣,也很有心思,英文劇名《Oh Deer》,由代表失望和傷痛的「Oh Dear」演化而成,都是充滿了香港特有的「食字」風格,值得一讚!
《失憶【諒解】備忘鹿》既是屬於彭秀慧的故事,也是屬於香港人的故事。兩年前彭秀慧患有腦退化的母親離世,讓她將這份思念和經歷融入劇本,節錄場刊裡「創作人的話」,「這不只是一個記憶與失憶的故事,也不只是一個母親和女兒的故事,而是當人累積了各種傷痛,承受了各種失去,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回頭一看,我們到底學習什麼,我們到底錯過了什麼,如何選擇,讓自己在沒有太多遺憾下繼續走。」《失憶【諒解】備忘鹿》讓我們明白女性並非只有「相夫教子」一個選擇,即使「49+1」也可以開啟人生第二春,重點是必須認真面對充滿遺憾的過去,才可以勇敢地迎接不可知的未來。
《失憶【諒解】備忘鹿》是巧玲透過記憶對母親的諒解,終於解開多年來跟母親的心結。有趣的是,2024年有多部香港電影以「諒解」為主題,包括《破・地獄》、《爸爸》、《望月》、《武替道》、《飯戲攻心2》等,都是嘗試撫平至親之間的傷痛,《失憶【諒解】備忘鹿》是彭秀慧讓香港人「療傷」的舞台劇,女觀眾很有共鳴,特別是彭秀慧的粉絲,男觀眾如果有足夠的歷練,應該也會感同身受。
《失憶【諒解】備忘鹿》開場時很有《29+1》的感覺,其後風格一轉,老人院一段很有劇場效果,笑聲和掌聲不絕,更巧妙結合了遲到觀眾進場和廣告植入,但跟故事沒有直接關係,建議可以稍為縮短,另一建議是巧玲在介紹她工作的公司時突然停止,宜應好好利用,或許可以設定為她「噏到口唇邊」卻說不出,以呼應她的「失憶症」,讓觀眾為她擔憂,在看似一片歡樂中留下悲傷的伏筆。
《失憶【諒解】備忘鹿》讓彭秀慧回到劇場「這個熟悉的遊樂場」,也讓觀眾再次欣賞到彭秀慧別樹一幟的精湛演技。今年上映的《談判專家》,彭秀慧客串因為失去女兒而慌張失措的瘋癲婦人,無論是外型、眼神和身體語言,都是絲絲入扣,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足以提名金像獎最佳女配角。今回她借助各種小道具,以一副眼鏡來扮演羅姑娘,以一條圍巾分飾三位好姊姊,以假裝鹿角的手勢,配合肢體語言,扮演「小鹿班比」,令人拍案叫絕。
《失憶【諒解】備忘鹿》由彭秀慧的老拍檔黃艾倫負責原創音樂,製作經理、佈景設計和燈光設計,同樣是合作多年的李浩賢、邵偉敏和楊子欣,朱芷慧升任執行監製,和「風車草劇團」合作無間的余慧琳擔任舞台監督,曾參與多套林日曦作品的孔稜斯擔任執行舞台監督,梁寶榮音響設計,Chu Fung映像設計,可算是黃金組合。如果《月球下的人》是以細膩故事配合豐富舞台視覺效果,喚醒每個人最孤獨的夢想,《失憶【諒解】備忘鹿》就是以窩心片段配合更豐富的舞台視覺效果,勾起我們對親友和這個城市的不同記憶。
《失憶【諒解】備忘鹿》充滿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特別是有關尖沙咀既熟悉又陌生的複雜回憶。如果要為《失憶【諒解】備忘鹿》加一個副題,「49+1」不算最合適,我反而會建議「回憶中的尖沙咀」。童年時曾經定期到東英大廈(拆卸後重建成為現在的「The One」)看病,而屬於我的「失憶【諒解】備忘鹿」,正是當年經常一家人在假期時前往吃午飯,現已結業的名店「鹿鳴春」。《失憶【諒解】備忘鹿》如果可以在尖沙咀重演,應該會更有意思和意義。
(專欄「何故火鍋館」每月刊出,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何故,內向、憂鬱而文靜的作家,已推出超過 20 本小說。從電影和打邊爐領悟人生道理。
更多電影評論文章,可參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