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先還是電影先?——Rubberband和Patrick Lui的爵士樂與港產片
Rubberband和 Patrick Lui 在西九自由爵士音樂節除了玩爵士,重點玩港產片音樂。大家知道我是多麼喜歡港產片,這個專欄主要談音樂,但我一半時間都要談香港電影,因為流行文化裡,音樂和電影實在密不可分,在香港,歌手當紅也要做演員,反之亦然。相信Rubberband和Patrick 也對香港電影有團火,看畢演出,更令我深感音樂在電影中的力量及傳頌力。
文:林綸詩
說起傳頌力,我想認為Rubberband儼如香港之子,其搖滾偏文青及山系,乾淨純潔,因為如此,作品尤如聖詩——勵志且傳播力強,在動蕩且身份認同洗裨的年代,會令其有特別的代表性。認識不少的海外華人,無論是在外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還是幾年前移民離港的,都十分倚賴RB的音樂力量。 也因為如此,由他們(及爵士能手Patrick)去做一個長過金像獎電影音樂表演的音樂會,合適不過。
首先是選曲,由70年代港產片殺出國際的《Fist of Fury》 (李小龍的符號、顧家輝的音符),到8、90年代最輝煌時期的《最佳拍檔》(為廣東歌定調的代表)、(《新不了情》(以saxophone主導的一系列音樂,十分適合爵士主題), 到RB及其歌迷成長年代的重點電影《西遊記》、《無間道》,加起來為樂迷畫了全面的香港電影音樂時間線。其二就是RB和雷精選了RB的歌曲跟以上主題歌曲做mash up,也有相輔相承的效果。我個人最喜歡《少林足球》主題音樂X《細街盃》,以及《鎗火》X《衝》,可能是因為兩首作品亦滿足了我同時作為電影及音樂的fans屎心態,完全是insider式共鳴。最深刻的電影歌,可能只是幾個 beat和既定的節奏,已能讓整套電影的氛圍浮現出來,也因為沒有歌詞,空間極大,碰上RB自己的歌,更能無縫融合,畢竟二者都是源自香港地道文化,這也是流行文化的基本定義。
最後,想說encore唱了《歡樂今宵》,實在太感動,雷頌德是RB的恩人,其出演電影《求戀期》正是以《歡》作主題曲,我記得當年此曲不需要電影,也得很紅,改變了古巨基整個歌星文本。在這個演唱會裡,因為雷頌德和《求》才有《歡》,但於我,當年則是因為有《歡》,所以喜歡古巨基,我才找《求》來看 (還是那種便宜的VCD!) 。每一首歌,每一齣戲,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一個不同的故事。而一場好的LIVE,就是可以把這些故事和我們一針一線地串起來。
(圖片為編輯所擬,本文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