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深圳博物館7個免費展覽 明朝藩王文物 歷代陶瓷銅器

撰文:ShenzhenWeekly
出版:更新:

深圳博物館近期值得看的新展,一次性打卡7個。
不如,花點時間去深博逛一天吧。

探索古代文明的瑰寶,感受古往今來。

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

1. 藩屏天下——湖北明代宗藩文物特展

即日起至2024/07/28

西周以來,歷代統治者對同姓宗親大行分封,冀以血緣關係構築帝國屏障,此謂「藩屏」。

明代湖廣布政使司,轄域囊括今之湖北、湖南。其地緊挨南直隸,是藩屏南京的顯要區域;湖北境內親王累計 44 位,居全國之首。先後有 12 位初封親王在湖北建藩立府,形成不同支系,對當地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深圳博物館最新年度大展《藩屏天下》已正式開展,本次展覽聯合湖北省 10 家文博單位,基於 250 件(組)文物,從典章制度和生活藝術等維度呈現湖北地區明代藩府文化。

+7

250件/組珍貴文物,呈現明代藩府文化

本次展覽有250件(組)文物,包含親王墓出土的諡寶、諡冊等文物,藩王金玉飾品和日常器皿以及婚喪禮儀等相關文物展品。

透物見人,通過文物這扇窗口,我們得以窺見明代藩王宗室的物質生活、文藝造詣和精神嚮往,感悟他們對於社會時尚的理解和追求,品味大明皇室的氣度風華。

三大展廳,共述宗藩制度

本次展覽以「一展二覽」的空間關係,即是有一個總展廳+兩個子展廳,從兩條脈絡勾勒共述宗藩制度。

+5

子展一題為「氣度·風尚——湖北明代宗藩的生活與藝術」,聚焦文物的工藝特徵、文化意義與歷史價值,展現宗藩的物質生活、精神追求和藝術品味。

子展二題為「尊崇·藩禁——從湖北出土文物管窺明代宗藩制度」,從藩府規制、典章儀禮、地方社會關係等視角,講述宗藩制度與藩王威儀,以及「藩屏」到「藩禁」政策調整對宗藩的影響。

《藩屏天下——湖北明代宗藩文化物特展》
日期:2024.04.26-2024.07.28
地址: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1~4號展廳

2. 窯火遺萃——遼宋夏金時代的瓷作技藝

即日起至2024/07/31

在中國歷史上,遼宋夏金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也是我國瓷業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南北方瓷窯激增,交流滲透,各擅其長,在全國形成了窯場林立、百花爭豔的繁榮景象。

在《窯火遺萃——遼宋夏金時代的瓷作技藝》特展中,展出了來自河南、內蒙古等多家文博單位的瓷器作品,從社會生活和審美的側面以舉例的方式做了分類梳理,並分析其價值,以饗同好。

+4

兩大部分,遼瓷、汝窯、張公巷窯青瓷同時展出

特展以「瓷作技藝」為獨特切入點,包括「千年遼韻,多彩契丹」和「雨過天青,青瓷巔峯」兩個部分。

遼瓷、汝窯和張公巷窯的青瓷在此同場展示,這也是深圳地區第一次展出汝州清涼寺汝窯和張公巷窯的青瓷器。

263件/組陶瓷器精品,感受東方美學

本次特展一共展出263件(套)中國遼宋金夏時期的陶瓷器精品,近距離欣賞到各種瓷器的精緻,包括遼瓷的色彩紛呈、品類豐富,汝窯和張公巷窯的高雅細膩、精工細作。

遼代,契丹族建立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創造了具有多元融合與民族特徵的文化

契丹民族所創造的獨具北方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陶瓷器是遼文化中最閃亮的物質結晶,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別具一格。其在廣泛吸納其它朝代陶瓷製作理念與工藝的基礎之上,創制了造型多樣且獨特,工藝質樸且高雅,美感強烈且實用的陶瓷製品。

遼代陶瓷器所藴含的濃郁的民族特徵與融合之風,是遼代社會多元文化匯聚的再造與昇華,也是契丹民族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的生動體現,被譽為「中國古代陶瓷史上的奇葩」。

+5

宋代,陶瓷業蓬勃發展 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的汝窯,成為北宋皇家指定御用瓷器

宋金時期陶瓷業蓬勃發展,各個窯口在造型、釉色、裝飾技法與製作技術上各擅勝場。

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的汝窯,成熟期產燒的瓷器,器形端整大方,釉質滋潤瑩,在眾多的青瓷窯羣中脱穎而出,成為北宋皇家指定御用的瓷器。

《窯火遺萃——遼宋夏金時代的瓷作技藝》
日期:2024.04.30-2024.07.31
地址: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6~8號展廳

3. 草木語——中古畫像中的植物世界

即日起至2024/07/18

深圳博物館聯合深圳市博物館協會、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推出「草木語——中古畫像中的植物世界」展覽,該展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跨界展覽。

+4

展覽以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石刻文物圖像中的植物為核心,選取柳、竹、蘭、蒲葵、芭蕉五種植物,從人文和科學雙重角度進行解讀,講述中古畫像中的植物故事。

《草木語——中古畫像中的植物世界》
日期:2024.05.18-2024.07.18
地址: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5號展廳

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

4. 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即日起至2024/10/31

自 2019 年起,深圳博物館帶領觀眾一起在枝繁葉茂的生命之樹上擷取精彩瞬間,將透過骨骼窺視到的進化論核心概念、從魚到人的偉大演化歷程、爬行動物的向海之旅、繁盛的熱河生物羣一一呈現。這次將目光聚焦到生命之樹上最具魅力的葉片——大熊貓。

深圳博物館聯合重慶自然博物館共同舉辦「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展覽,非常適合大人小朋友一起欣賞。

+7

170+件標本化石,展示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展覽通過170件多種類型的標本和化石,展示大熊貓的「過去」——演化歷史、「現在」——大熊貓生理生態上的獨特適應性、「未來」——大熊貓的命運以及人類如何守護自己的家園和未來。

五大部分,時刻提醒要珍愛自然世界

展覽分為五大部分,分別從「認識大熊貓-大熊貓演化-幸運的孑遺-大熊貓未來-共同家園」展開。與此同時,藉此展覽希望大家像熱愛大熊貓一樣,關愛瀕危野生動物,關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日期:2024.05.18-2024.10.31
地址: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第一專題展廳

深圳博物館,還有這些長期展覽

5. 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館銅器展

中國使用銅的歷史十分久遠,大約在六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銅。在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一千五百多年的青銅時代裏,中國古代青銅器不僅是當時頂尖技術工藝的體現,更是最高政治權力的象徵。

此次展覽所展示的文物,堪稱深圳博物館歷年保藏積累之精華。

+3

按照時代及用途分別陳列,包括禮樂器、兵器、銅鏡、貨幣、造像、仿古銅器等,展現了中國幾千年來社會的變遷,審美情趣的轉移,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工藝技術以及社會思想等。

《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館銅器展》
地址: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10號展廳

6. 問陶之旅——深圳博物館陶瓷展

中國是馳名世界的陶瓷古國。從 8 世紀起,中國瓷器就源源不斷地輸往海外。

本展覽所展示的是從深圳博物館歷年館際交流、徵集、接受捐贈、司法機關移交等渠道獲得的陶瓷器中,遴選出的一批代表性展品。

+4

時代涵蓋從新石器到明清的各個時期,展示了各歷史階段陶瓷在社會生活與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堪稱一部微縮的中國陶瓷文化發展史。

《問陶之旅——深圳博物館陶瓷展》
地址: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11~13號展廳

7. 契齋藏印——深圳博物館藏商承祚捐贈印章展

深圳博物館承蒙番禺商氏家族信賴,獲商承祚先生及其家屬捐贈「契齋」收藏書畫、印章等各類文物530餘件組。

+2

其中明清及現當代名人印章頗成體系,包括諸多藝壇大師、學界先賢等大家作品或用印,呈現出明清以來篆刻藝術發展的斑斕畫面,方寸之間盡顯傳統文人情懷和藝術魅力。

《契齋藏印——深圳博物館藏商承祚捐贈印章展》
地址: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9號展廳

總要花一天的時間,去博物館感受歷史。

(ShenzhenWeekly提供)

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
地址:福田區同心路6號
交通:地鐵1號線科學館站F出口,步行1km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17:30停止入場;週一閉館

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
地址:福田區福中路市民中心A區
交通:地鐵4號線市民中心站B出口,步行491m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17:30停止入場;週一閉館

預約:展覽免門票需提前在【深圳博物館】公眾號/小程序進行預約

【本文獲「ShenzhenWeekly」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hkmaima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