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外國人喜歡李子柒?
11月12日下午,短影片創作者李子柒回歸,全平台復更影片,相關話題瞬間引爆熱搜,海外粉絲更是一片沸騰。
作為田園區up主頂流,李子柒曾因商標糾紛斷更三年之久,但斷更期間其平台粉絲量不降反增,尤其是YouTube的關注量從1400萬漲到2010萬。李子柒在外網的火爆現象,在中文自媒體中十分少見,為什麼這麼多外國人喜歡李子柒?歪果仁研究協會創始人高佑思曾在2019年末,從他的視角解釋了李子柒現象風靡全球的原因。
我還記得2017年的夏天,有很多的鍵盤俠質疑李子柒影片背後的真實意圖。當時,她發布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展示了完全由她拍攝的許多素材,可以看到她在上面投入了多少心血,也可以看到她所展現出來的內容有多真誠。然而,一些黑粉甚至讓她的奶奶受到傷害,她也因此停更了一段時間的影片。那時,我也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我作為她的粉絲,同時也做了很多與中國形象有關的影片,我也希望站出來能討論這個話題。
我會回答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外國人,包括我,喜歡看李子柒的影片?第二,李子柒的影片究竟算不算中國的文化輸出?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李子柒?
我的答案很簡單,我認為李子柒所傳遞的內容脫離了歐美人長期生活的由科技與發達社會所構建起來的「工業化」語境。
過去的三年時間中,我與我的團隊一直共同努力探索,什麼樣的中國話題最適合放在全世界討論和傳播。我們總結分析了無數個小時,觀看了上千個關於中國的影片,很多影片的主題都是關於超快速的高鐵、5G技術、中國科技、中國的發達城市,還有外賣快遞等等,這些都能展示中國發展的許多成就。
其中許多影片也很有趣,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比如自媒體歪果仁研究協會做的影片。然而,所有這些與中國的科技創新發展有關的影片,它們總不及其他的影片類型受歡迎。因為你一旦告訴世界中國的發展,中國有這些東西,很多外國觀眾的反應就是「嗯,這些我們見識過了」,或者說,「有那麼點東西哦」。但總體來說,在他們的認知框架內,中國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視覺震撼總少了一點點動人的地方。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西方人已經經歷了超過300年的工業革命變遷,他們已經在這樣變化的世界中生活了太久,工業文化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所以他們並不會震驚於中國發生的一切。出於這樣的原因,若希望使他者理解並認可一種文化,其傳播就必須超越物質主義的方式來解釋一個國家的文化。
為什麼李子柒在國外如此火爆?她生活的方式,她生活的世界,與大部分觀眾相距甚遠。對大部分觀眾而言,我們處在一個工業化的現代城市,一個被服務業經濟充斥的世界,在高壓力和高期待的生活方式統治下,沒有任何逃離的可能。
所以當我們看到李子柒的影片時,就好像心裡有個聲音在說,「哇,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我們無比羡慕想要掙脫當下的焦慮生活,想像著我們生活在這裡,想像著我們離開現代的高壓世界,逃離這個充斥著競爭、貪婪、金錢的世界。
這些人甚至之前對中國完全沒有概念,但當他們第一次看到李子柒的影片時,那種透過前現代的、去工業化的生活來闡述一種文化的敘事方式,卻能深深觸動每個觀眾的內心。
其實,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最動人的故事,或者說人們發自內心渴望並期待的生活,往往來自於這樣的社會之中。這就是為什麼李子柒在海外所有的中國影片中能夠做到最火爆的原因。
李子柒的影片是不是合適的中國文化輸出?
第二個問題更為關鍵和重要,李子柒的影片算不算中國的文化輸出?很多反對者說,她的影片迎合了外國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她讓更多人用不發達的傳統方式看待中國,而不是他們所期待的那種,新的、酷的、先進的方式。
我認為這是部分中國觀眾的一個誤區,我在中國很深刻地感受到很多人會敏感於傳統中國與現代中國之間的界限,人們也因此常常陷於傳統和現代價值的二元斷裂,認為傳統一定是守舊的、不好的、應該摒棄的,而中國文明的現代發展才是引以為傲的。
這與我的認知恰恰相反,中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正是這些歷史塑造了中國,我們絕不應該用割裂的方式看待傳統與現代。唯一的區別在於,人們用不同的感受看不同的中國。
「中國第一網紅」李子柒短短3年創下「YouTube中文頻道最多訂閱量」的健力士世界紀錄。(點擊放大瀏覽)▼▼▼
當你在看一些傳統、單純的中國的時候,你能感受到溫暖,能感受到家庭的意義,能看到一個勤勞又年輕的90後女子照顧著自己的奶奶。你會因而受到觸動,並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生活。而當你看到中國現代發展的一隅時,你也會發出驚歎。
中國很時尚,同時中國在很多地方領先世界,現代中國會給人一種想要鼓掌的衝動,而傳統中國給人一種想要共情的渴望,二者都是中國形象的正向影響。
而從定量回饋上來看,無論是李子柒還是我們所做的內容,傳統的中國形象更為外國觀眾所接受。關於農業、歷史、傳統、簡單的內容,從不是負面影響,反而是渴望與祝福的。
永遠沒有必要只展現快速發展的一維中國形象,我們永遠要呈現多維的中國。當我們在討論中國文化輸出的時候,應該展現更立體的中國,這是我做這個影片想要傳達的思想,我們需要成千上萬個立體的李子柒。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