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受訪在職青年焦慮抑鬱情況達中度或以上 主因人際關係問題

撰文:陳蓁誼
出版:更新:

有青年民間智庫調查顯示,近3成受訪者受到中度或以上的焦慮或抑鬱困擾。28.2%受訪者過去兩年曾就情緒困授尋求協助,男性的求助率比女性低。

報告建議資助在職青年接受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讓他們輪候公營醫療服務期間,獲得私營精神科專科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的支援。研究又建議推出培訓工作坊,協助「打工仔」面對工作壓力。

MWYO 青年辦公室發表《在職青年精神健康素養與求助習慣研究》,發現有29.9%受訪者受到中度或以上的焦慮或抑鬱困擾。(陳蓁誼攝)

MWYO青年辦公室連同香港菁英會、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辦事處以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今(11日)發表《在職青年精神健康素養與求助習慣研究》。今年5月至6月以網上問卷訪問401名18至34歲在職青年,再深入訪問其中11名受訪者、3名僱主的人事部主管代表,以及3名精神健康相關非政府機構代表。

在職青年焦慮抑鬱 主因受人際關係影響

調查要求受訪者就焦慮及抑鬱困擾程度評分,以12分為滿分,29.9%受訪者達6分或以上,代表焦慮、抑鬱困擾達中度或以上。其中,評分超過9分,即達嚴重水平的受訪者亦有15.2%,佔約一半。

研究發現,導致在職青年焦慮或抑鬱的主因是人際關係。例如在職場遇到不協調的人際關係、在工作和生活面對人際衝突時缺乏他人支持,焦慮和抑鬱水平亦會較高。

過去兩年,有28.2%受訪者曾就情緒困擾尋求他人協助,主要是朋友、家人、同事和上司。其中,17.9%男性受訪者曾求助,比率較女性受訪者的39.2%低。

主辦機構引述過往研究,男性或因文化或社會因素而較少求助。有受訪者認為,只有受嚴重情緒困擾的人士才需要向專業求助,因此向社福機構熱線、輔導員等求助的個案佔比較低。

受訪者對預防自殺理解較弱

幾乎全部、96.4%受訪者表示明白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只是對個別題目如預防自殺、情緒對身心影響的理解較弱。

69%受訪在職青年曾接觸精神健康資訊,主要透過政府或民間團體的網上專頁,例如是政府的「Shall We Talk」,以及部分由專業人士開設的專頁。受訪者認為社交平台的精神健康資訊,以淺白方法闡述,有利向在職青年推廣。

在職青年精神健康調查由MWYO青年辦公室連同香港菁英會、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辦事處以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進行,有關機構負責人出席發布會。(陳蓁誼攝)

建議政府資助在職青年尋求私營精神健康服務

研究人員提出多個建議,加強在職青年的精神健康素養,包括政府鼓勵非政府機構和僱主團體合作,為僱員安排培訓工作坊,協助他們面對工作壓力。研究又建議政府協助中小企建立精神健康友善工作間,例如聘用顧問,改善職場精神健康措施。

報告建議資助在職青年接受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讓他們輪候公營醫療服務期間,獲得私營精神科專科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的支援。

林正財: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人數有限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致辭時表示,委員會亦針對不同人士的精神問題衍生五大策略,簡稱「EPSEE」,五個字母拆開分別為Evidence-based(實證為本)、Prevention(預防)、Setting approach(場所接觸)、Enlisting the public(全民參與)以及Enhancing service(改善服務)。他指,要了解精神健康問題,需要嚴謹研究才能對證下藥,而且建設一個精神健康友善環境,亦能有助減輕和預防精神問題。

林正財表示,香港只有400多位精神科醫生以及600多位臨床心理學家,人數有限,但如果全民齊關注精神健康,每個人接受為期8小時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已經能大幅改善問題。

林正財表示,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亦針對不同人士的精神問題衍生五大策略,簡稱「EPSEE」。(陳蓁誼攝)